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23979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9
《《大公报》兴衰百年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公报》兴衰百年祭 一、"四不原则" 据新出版的《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介绍,《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迄今将近100年,其创始人为当今闻人英若诚先生的父亲英敛之先生。所谓"大公",乃"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意,即无所不包,采纳群论,毫无偏心。在24年的惨淡经营之后,由吴鼎昌、胡政之和张季鸾以新记公司名义接手。他们将"大公"的涵义更具体化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八字,张季鸾对此的解释是:"曰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曰
2、不卖: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智识及感情,而断不以金钱所左右。曰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他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曰不盲:夫随声附和,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限于盲。"正是这"四不原则",是上个世纪初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一种舆论理想,既铸就了《大公报》的辉煌,也导致了《大公报》的尴尬。 二、"大骂小帮忙" 吴鼎昌执掌《大公报》时期,除了以"
3、四不原则"为社训外,还宣布《大公报》以文章报国,以"文人论政"为特征,但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赢利,代民众讲话。抗战期间,《大公报》辗展于津、沪、汉、桂、渝、港,六易其馆,颠沛流离,历尽艰危,坚持不在日本人统治下出版一天。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要求在租界里出版的《大公报》仍要送检。《大公报》拒绝送检,于限期前一天断然停刊。在停刊号上,王芸生撰写《不投降论》的社评:"我们是报人,生平深怀文章报国之志,在平时,我们对国家无所赞襄,对同胞无所贡献,深感惭愧。到今天,我们所能自勉,兼为同胞勉者,惟有这三个字--
4、不投降。"正因如此气节,1941年,美国著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将其最优异贡献奖授予《大公报》,后来联合国又推选《大公报》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 1942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陷落香港,情况危急。王芸生出面,陈布雷答应让胡乘机抵渝。王芸生去机场接人,直到最后一班飞机也未见胡的踪影,只见大批箱笼、几条洋狗和老妈子从飞机上下来,由身穿洋装戴墨镜的孔二小姐接去。王芸生愤怒已极,发表了一篇措词严厉的社评,曝光了"飞机洋狗事件",并揭露了外交部长郭泰祺利用公款购置私宅的丑行。文章发表
5、后,引起巨大影响,蒋介石当即撤掉了郭泰祺的职务。但这仍未能平民愤,在遵义的浙大和昆明联大的学生先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甚至喊出了打倒国民党的口号。此后,《大公报》还针对河南旱灾饿死几百万人的景象,连续发表了《豫灾实录》的长篇通讯及《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评,社评说:"谁知道那三千万同胞,大都已深陷在饥谨死亡的地狱……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不住刺喉绞肠之苦。把妻女驮到遥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换到几斗粮食……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豪吏》辄为之掩卷太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于今日的事实。"文章发表的当晚,国民党
6、军委停刊三日的命令就送来了,结果销路大涨。1944年底,王芸生还发表过《最近的战局观》的时评,要求蒋介石亲自督战;针对国民党政治黑暗、仕途污浊、官场腐败,以至妨碍抗战的事实,王芸生还发表了《为国家求饶》的社评,猛烈抨击官僚和国难商人,强烈要求罢免孔祥熙和何应钦,三呼"请你们饶了国家吧!"当然,抗检和被停刊的事也多次发生,有力的驳斥了个别人污蔑《大公报》对国民党是"小骂大帮忙"的谬论。在一党独裁的天下,一份微弱的民间报纸能到此已创造了奇迹,一点不妥协是绝对不可能的。笔者甚至认为,《大公报》对国民党是"大骂小帮忙"。
7、 据《百年沧桑》一书介绍,《大公报》对国民党的帮忙只有两次:一次是"飞机洋狗事件"后,在阵布雷的再三请求下,王芸生发表了《青年与政治》的社论,劝学生不要闹事。另一次则是,在抗战的最艰难阶段的1943年春,《大公报》发起了著名的"爱悔恨"运动。《大公报》认为,耶稣济世是由于爱,马克思倡社会革命是由于恨,佛陀普渡众生由于悔。在题为《我们还需要加点劲!》的社评中,《大公报》呼吁:"我们要爱,爱国,爱族,爱人,爱事,爱理;凡我所爱,生死以之,爱护到底!我们要恨,恨敌人,恨汉奸,恨一切口是心非,损人利己,对人无情,对国无
8、热爱,贪赃枉法,以及做事不尽职的人!我们要悔,要忏悔自己,上自各位领袖,下至庶民,人人都要低首于自己的良心面前,忏悔三天!省察自己的言行,检查自己的内心,痛切忏悔自己的大小一切过失!"这是一场狂飙运动,一洗人们胸中的萎靡和麻木,仿佛一把火种,"使人们的心灵深处冒起浓烟"。但是,国民党当局却大为不满,吴稚晖出面讲话:"《大公报》宣传爱恨悔,有些形迹可疑。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学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