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ID:22522140

大小:6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9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_第1页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_第2页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_第3页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_第4页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中华道德传统及其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价值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很多优秀思想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  中华文明素称礼节文明,中华道德和中华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华道德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中华道德的历史复杂性。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承认中华道德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封建独裁制度的制约,具有很多片面性和

2、局限性,比如“三纲”之说、“三从”之论等等。但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熟悉到,千万不能由于中华道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一味地否定甚至放弃中华道德。这是由于,其一,任何一个民族道德的更新发展都不可能切断本民族的道德历史,其二,中华道德虽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更有支撑起民族正气和脊梁的优秀思想和精神。所以笔者以为,一味地否定甚至放弃中华道德,我们这个民族当代道德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讲,撇开中华道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梳理其优秀传统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主要体

3、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的尊严。孔子说,天地之行人为贵,就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则进一步指出,由于人人都有知己,所以也就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不是别人给予的,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人的道德意识。正由于人有道德意识,人和禽兽就区别开来了,人就具备了独特的内在价值,人也就有了做人的尊严。孟子有两句名言,一是“所欲有甚于生者”[1(P475),意指我所要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这就是人格尊严;二是“所恶有甚于死者”[1(P475),意指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还

4、更厉害的,这就是丧失人格。这两句话正是肯定人的价值和注重人格尊严的表现。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注重,是中华道德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在这一优秀传统的熏陶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这就是一方面夸大要把自己当人来看,要学会自爱自尊自重,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开发人的价值,赢得做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也要时时刻刻注重把别人当人看,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也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点,是中华道德的一个基本特色。  第二,夸大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理念。所谓整体

5、,就是民族和国家;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夸大个人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民族和国家。正由于中华道德夸大整体主义理念,就形成了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公而忘私、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历代传颂的“国耳忘家,公而忘私”[2(P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P105)等至理名言,就是对这一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示。正是在中华道德整体主义的优秀传统的熏陶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仁人志士,从而使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虽历经无数次内忧和外患,但始终能够一次次获得新生,走向布满希看的康

6、庄大道。  第三,夸大以义为上,重视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私利和公利的关系。中华道德从来就不简单地否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据《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据朱熹的解释,之所以要“富之”,乃由于“庶而不富,***生不遂”。[1(P208-209)中华道德一方面不简单地否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感到,假如人们对利益的追责备然不受任何约束和引导,那势必会造成现实的利益关系的恶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道德提出了以义为上的重要思想。孟子的一

7、段话充分反映了这一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P475)以义为上的思想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义:其一,利必须要受义的制约。追求物质生活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P138),因此必须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其二,求利要符合义的规范。为什么求利要符合义的规范呢?这是由于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是人人都有的欲看,欲固不可禁,但假若人人各顺其欲,现实的利益关系势必恶化,所以说:“富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1(P98)亦即要求人们在求利的过程中要符合

8、义的规范,这样才能人人各得其利。其三,反对一味追求私利,提倡将求利的欲看升华到谋民利、国利、天下利的高度。正由于中华道德夸大以义为上,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见利思义的优秀品质,在经济生活中讲道德,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