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ID:22515764

大小:66.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_第1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_第2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_第3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_第4页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论文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精神;问题[论文摘要]“人文教育”给出了一个问题域,在这个问题域中,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根本性的追问。通过对人文教育与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教育与非理性主义教育的关系,以及人文教育的意义等三个问题的追问,人文教育的实质以及整个现代性状况将会更清晰地向我们呈现出来。上个世纪后十年,国内学界频频出现“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等提法,这表明我们对于现代性问题和现代教育状况的认识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也说明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教育中出现了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己经达到了令我们十分关切的地步。人文精神的“失

2、落”或者“遮蔽”,以及现代教育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病己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重建或复兴人文精神,发展人文教育的呼声得到了普遍响应。但,至于什么是人文教育,为何要发展人文教育,以及如何发展人文教育,至今仍是值得追问的。可以说,“人文教育”给出了一个问题域在这个问题域中,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根本性的追问。不澄清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就难以在现代性批判中站稳脚跟,难以走出非此即彼的逻辑怪圈,从而也就难以开辟一条真正的人文教育之路来。一、人文教育等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吗?何谓人文教育?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回答。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抽象的逻辑概念来下定义。或许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追问来

3、为回答此问题做一些准备。一谈及人文教育,一些人就将之等同于某些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以为只要开设文史哲的课程,传授人文学科的知识就算是人文教育了。一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规定为:开设几门人文学科课程,学生修得多少学分,掌握了多少人文知识,是否学会唱歌、跳舞、书法、阅读等。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教育成了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的问题,教育效果是通过知识的回顾能力和重复的操作能力来判断的。历史上的人文教育的传统在这个知识系统化的时代就演变成某些学科。实证主义先驱们甚至要把这些学科也科学化,变成“社会物理学”。虽然,今天有人已经看出这样做的不妥当,并对“社会物理学”报之以嘲讽,但是

4、把文科与理科十I'然对立起来、划清二者的界线的做法不但没有走出现代形而上学的简单逻辑,而且似乎只会给问题的解决设置更大的障碍。我们不得不在文科和理科之间做一个决断。似乎二者就是两个毫不相干、互不贯通甚至相互鄙视的彼此独立的领域。然而,实际上“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在英文中,人文教育多用“1iberaleducation”这个词组。国内也翻译成“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从这个词中我们似乎看不到某种学科的偏向,相反它强调的是“通”、“博”和“自由”。因此,我们就很难说,人文教育就等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因为人文教育的

5、任务正是要改变这种把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对立起来的现代教育模式,走出片面性知识教育的怪圈。那么,毋宁说,人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这种理念、模式与单纯的知识教育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人文教育所代表的教育变革是一种整体性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在以前学科教育当中增补一些课程,或提高某些学科的名声就能做到的。因此,其实质在于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贯穿教育的始终。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在内的整个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能够在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其根基,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6、。因此,如果我们把历史做成了知识,把文化变成了工具,把教师打造为教书匠,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当然,如果从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立即推倒整个教育系统,一切重新来过,因为存在的历史并不像一段可以随意开启和终止的人工程序那样简单因此,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人文学科建设,发展文史哲等学科,这是人文教育在现实性状况下的一种可行的手段和途径。但是,我们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手段和途径毕竟不是最终的目标和本质。只有真正把握了人文教育的实质,我们才不会使得改革的理念教条化,才不至于使得人文教育走人另一个死胡同。我们不能把对人文教育的思考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设置各种

7、各样的禁区,以致窒息了思想,阻碍了实践。缺乏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的人文精神,那又何来人文教育呢?二、人文教育是非理性主义教育吗?理性与非理性的分离隔绝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形和问题。在思想史上,它又是现代形而上学的一个命题。这种形而上学从“意识的内在性”出发,以“明确、可靠的”形式逻辑的方式将世界区分为主体与客体、精神与肉体、意识与物质、理性与非理性等等。因此,我们就只能在抽象对立的二者之间抉择,不是理性的就是非理性的。而且理论上作这样的区分并不是无目的性的,而恰恰是要在二者之间划分出优劣。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主义逐步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理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