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14762
大小:66.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培养学生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中年级学生如何把握文章主耍内容的些许思考张舍予哲平吋的课堂中,初读课文后,如果请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的学生本末倒置,不是重点的内容说了一大通,而后就草草收场;有的学生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变成了复述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但在教学中这个目标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个难点,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是一大困惑。一、我们的发现镜头回放一:(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位教师请学生在初读、再读课文之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女生回答:我们吃过晚饭后,沿着河道划船而行。在途中,我们看到了榕树,但分不清是一株还是两株••…第二天,我们又
2、去了,这次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老师显然觉得她的回答过于冗长,于是引导说:“你能再精炼些吗?”女生冋答说:“我们两次来到榕树下看到的不同景象。”老师明知她的冋答过于简单,却显得束手无策……镜头回放二:(三年级下册《和时问赛跑》)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结果五花八门。有的照搬照原型“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有的以点概面型“外祖母去世了,我非常忧伤,爸爸安慰我说,所有吋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來了。
3、”有的取向有偏型,“当亲人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里。面对种种不足,我虽能意识到自己的有效引导不够、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足,但往往显得一脸无奈。二、我们的思考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为什么在屮段就该形成的能力,到了高段还迟迟不能掌握,甚至还成了教学中的“瓶颈”呢?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确实不易。概括与抽象密切相关,概括的前提是抽象。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在思维方式上仍主要依靠感性和直观经验的支持。所以,在初读、再读甚至解读课文之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经常存在着主次柃不清,轻
4、重分不明,篇幅缩不短,脉络理不顺等问题,有的勉勉强强讲一点,有的原原本本读一段……二是认识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概括主要闪容是过了时的“老教法”,这与新时期的“新理念”格格不入,在课堂中应尽量不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有的教师认为概括能力对中段学生来说要求尚早,暂时没必要强调。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概括能力逐渐被忽视。三是方法缺失指导。在“学生为屮心”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度弱化主导地位,未能主动指导有效方法,担心越“雷池”一步,一味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漫无边际地摸索,但事实上,学生能力尚未达到。部分老师欲指导却不知从何下手、“路”在何方。也有部分老师干脆放弃方法指导作为课时目标
5、。因此在现实中,随波逐流者有之,束手无策者存之,哲时搁置者亦有之……这样的教学,甭说中段,哪怕进入高段后的学生仍未能掌握这项技能就不难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目标呢?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去认识“庐山真面0”呢?三、我们的实践回到中段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特点的课文,我们该用什么策略实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0标呢?(一)捕捉信息,扩充题眼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常常是文章的灵魂体现,是文本的主旨所在。扩充题眼,往往具有辐射全文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捕捉文本信息。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为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略长,以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来看
6、,整体把握是有难度的。此时,以课题为中心加以适当扩充,学生就能突破整体把握的难点。揭题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学生提岀了“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等质疑。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捕捉文本中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再尝试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成果、解疑释难。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整合捕捉到的信息,就不难掌握本文的主要内来紧扣课题,适当扩充,能成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钥匙”,也能让其悟岀“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地球》为例:适合以课题为中心进行整体把握方法的课文,往往具备浓缩文本的“题眼”,如三年级的《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等,四
7、年级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这些课文通常可运用“为什么做”“怎样做”“结果怎样”等问题捕捉文本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整合即能初步概括课文。(二)搭建骨架,串联词语对刚步入屮段的学生来说,段、篇的概念尚陌生,如何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尝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耍内容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宥意识地引导学生“连词成句”,不失为一种方法。以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为例: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明显说得过于冗长。)能把长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