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ID:2251000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1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2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3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4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主体的逐利性导致的短视行为,“利益割据”,界定模糊,形式主义,产业发展不协调,风险性较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国家和政府的科学调控,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选好匹配战略,协调不同产业发展,降低不确定性,以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战略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主体的逐利性导致的短视行为。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主体,必须依靠企业的商业化运作才能将这些产业变成现实,但企业“通常并没有打算要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

2、知道他自己促进了这种利益至何种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因为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及分配不平等原因存在“市场失灵”,加上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欠发育和市场分割的现状,企业、部门等发展主体极易产生一系列的短视行为。  2.“利益割据”。与企业一样,其他主体参与的目的也往往是满足其利益需要。既为利益,互相之间就难免有矛盾甚至冲突,所以相关各方利益割据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2009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进入相关各方的视野,尤其是新能源产业,被注入极大热情。许多地方政府加速出台发展规划,密集推出扶持政策。2009年12月,江西省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

3、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0年2月,辽宁省提出《辽宁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同年3月,山东省正式发布提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的目标。同年4月,湖北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技术领域目录”。虽然各种规划、政策相继出台,但正如一些学者所分析的那样,“由于涉及多技术、多业务、多部门和多地区的分工协作,价值链分布交错而伸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利益之争正悄然升温。  3.形式主义。一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貌似节能环保型,实则未必。一种产品是否做到节能环保,不仅要看它的使用过程,还要看它在制造过程,以及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生产技术本身;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忽略

4、了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如果像美国生态经济学家HermanDaly说的那样,人类活动要符合稳态经济模型,要取得繁荣,就必须使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量最小化,生产能力应保持在最低可能的水平以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是一些落后产业的死灰复燃;三是某些地区、行业、部门等不顾自身实际大搞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果得不偿失。  4.产业发展不协调。资源有限且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所以必须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其虹吸效应,把过多的资源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致使其他

5、产业得不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发展不良甚至萎缩。比如产业间的智力外流,即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盲目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靠拢、转移,或者盲目的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生搬硬套地发展自身产业,造成浪费。这其中当然有市场的原因,但也有政府的原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产业的智力外流不仅损害了智力流出产业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智力流入产业的发展。  5.风险性较高。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产业成长初期,面临着技术、产权、市场、战略、政策等方面众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严重影响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解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国家和政府的科学调控。这里的科学调

6、控是指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如立法、政策制定、产权划分等领域适当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既不能无端干涉参与者尤其是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也不能对参与者的短视行为置若罔闻,更不能“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瞎管”。不仅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还要理顺政府、企业、产业、部门等相互间的利益关系,严防“利益割据”,使参与各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优势互补。  2.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确定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7、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我们应当参考、借鉴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的产业的发展实践,摸清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规律、发展经验和发展问题,同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实际,做到洋为中用。此外,还要研究怎样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怎么处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社会事业的关系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同产业的价值链的构成不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位置和权重也不同。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就来自这些“战略环节”,产业的优势同样源于该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