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

ID:2249970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_第1页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_第2页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_第3页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_第4页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水画“积墨”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山水画凝聚着我们祖先的丰富智慧和情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主张用写实的技法表现山水,山水技法随之出现。天人和谐的文化观念不仅造就了传统文化的美学品格,还孕育了其独特的观察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中国山水深受老庄的“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影响’以“以形写神”“超以象外”为中国画的审美标准,用笔、用墨、用色甚至用水是中国画最主要的技法。我们常说的“笔墨”可以说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国画中,用笔和用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明代莫是龙

2、在《画说》中对笔墨作了精辟解说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在中国山水画中,用墨的方法主要有“积墨”“破墨”“焦墨”“宿墨”“泼墨”等方法。而“积墨”技法,从古到今都是山水画家的主要技法手段。《林泉高致》中指出了具体的“积墨”方法:“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燥。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也对积墨作了论述:“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唐岱在《绘事发微•墨法》中也说:“积墨者,以墨水或浓或层层染之。”按照我们平

3、常的理解,积墨是“用墨层层复加”。其实,积墨并不是墨的简单的层层复加,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画家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认真区分对待每一遍的一笔一墨。一般来说,积墨时宜先用淡墨,待第一便干定后再进行第二遍的积墨,否则两遍渗化在一起,会出现臃肿感。后一遍积墨是前一遍的补充,不是第一遍简单的重复。每积一次墨,都要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就容易积过头。积墨应和用笔、皴法、用色、用水等技法有机结合,层层递加,才能使画面深厚凝重、繁茂丰富。1.“积墨”能增加中国山水画的厚重之美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笔有四势,谓筋

4、、肉、骨、气。”用笔是中国画的骨,用墨则是中国画的肉,只有笔墨结合,画面才丰满,才能体现中国画的厚重美,有血有肉,画面才能“气韵生动”。中国画用笔的“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等,都能使中国画的线条产生一种书法用笔的力度美,从而可以造就山水画所需要表达的纵深的空间层次美。五代的董源、宋代的范宽、李唐等山水画家都把“积墨”法用到极致。因为“积墨”更好地表现了山石的阴阳向背,增加了中国画的厚重美。中国历代山水画家,除了重视运用积墨之外,还特别结合各种皴法,我们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可以看出其用积墨的过程,中锋秃笔,下

5、笔坚实有力,采用斧劈皴,皴笔层层叠加,皴好第一遍后,干后再皴第二遍,每皴一次都注意整体观念,较好地表现了山石的质感,山石苍劲坚挺、气势镑礴,注意用笔的疏密、轻重、虚实的变化,力争表现力山的体势和层次,画面极具厚重感,提升了画面雄强奇绝的整体气势。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积墨的层次丰富、浑厚。在这幅画中,积墨并不是墨的单纯的多次地复加,而是通过多次的皴、擦、点、染浑化一气,层层叠加,一幅优美的长卷跃然纸上。黄公望的山水受到荆、关、董、巨的巨大影响,他在绘画方面还可以看出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的影响,画境清疏、

6、简远。《富春山居图》全图构图以平远法为主,山峦高低起伏,屋舍错落有致,树木有聚有散,通过山石的高低穿插,画面空间具有变化。全图浑然天成,笔墨以干笔淡墨为主,略施湿笔,干湿结合。此幅画在积墨时结合了皴法,如山峦平坡用长披麻皴画出,辅以擦笔,层层堆积,山石的阴阳向背变化,岩石的脉络结构,层次清晰,富有质感。积墨与中国画用笔密不可分,二者交替运用,增加了中国山水画“写意”的厚重美。2.“积墨”能更好地表现中国山水画幽远的意境美“积墨”与“破墨”结合恰当,能使画面产生中国山水的虚静与空灵之美。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有“画之境外

7、意也”“画之意外妙”的说法,“积墨”与“破墨”相结合,才能产生浑然一体、鲜活生动、滋润的画面效果。如果只有积墨,画面易厚而不润;只有破墨,画面易活而不厚重。在积墨与破墨交替使用的时候也要掌握好火候,注意干湿程度的把握,不能太干或者太湿,否则容易出现骨多肉少或者是臃肿无骨的“墨猪”现象。唐代王维提出“水墨最为上”,他开创的水墨山水,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的泼墨山水的诗画境界更好的表达山水画的意境。王维的水墨画向往山林的隐居和追求清静无为的隐士思想,通过其山水诗及其所创的破墨山水画而表现出来。通过积墨、破墨、积色、用水等技

8、巧的运用,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显得“气韵生动”,意境幽远。到了清代,由于受到董其昌思想的影响,“四王”的山水被视为正统。“积墨”作为山水画家的看家本领,龚贤把积墨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积墨”技法在龚贤作品中的运用,画面整体处理合理,变化微妙。龚贤曾拜董其昌为师,山水也受到董源、巨然的影响,被称为“黑龚”。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整体,龚贤的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