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96529
大小:60.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先[论文摘要]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渗透下,要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以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取得实效。文章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调查为个案,从认知、冲突、行为三个变量上对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提供实证依据[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素质培养实证研一、刖目从社会学的理论来看,态度是由知、情、意
2、,即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intention)三部分组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大学生作为态度主体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知识、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情感或冲突成分指大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行为成分则指大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的态度究竟如何,关系到高校工作者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
3、措施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机地相结合,以此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于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研宄”课题组在武汉理工大学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把大学生对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认知、冲突、行为倾向作为基本变量,然后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从而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二、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状况课外了解传统文化途径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融合的态度以及教育形式,那么,大学生在课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
4、育是以传统的纸质媒介如典籍和学术著作为主,还是依赖于网络媒介或者学生间的沟通以及专门的宣传部门如博物馆呢?课题组分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就家庭居住层面而言大学生课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问卷设计中包括文史典籍和相关学术著作,根据问卷检测,表明文史典籍和相关学术著作在效度上差异较小,因此,两种途径都属于课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电视网络的选择受家庭所在地的影响较为微弱,也可以说,家庭所在地对学生在接触传统文化选择的电子媒介上是无关的。同时,也表明高校正在成为推动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计算机
5、和现代化信息知识的重要阵地,特别对来自农村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当然,这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显著提高有很大关系。其次,文理科学生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选择倾向上。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与理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在所列的课外选择途径中,选择率偏低。同时,也发现理科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文史典籍和电视网络三项途径的选择率都较高,文科学生则在课堂教学、学术著作、与他人交流和电视网络上选择率较高。同时,根据访谈得知,文科学生由于专业学习内容的原因,阅读经典文献是大部分文科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而且文科生的优势在于通过与他人交
6、流获得信息,因此文科学生除理科学生通常选择的三种途径外,学术著作和与他人交流上对文科生了解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科学生的途径选择率较低表明文科学生在选择时通常以某种途径为主,也表明文科学生的多元化选择特征,需要通过进一步开阔文科学生的视野,来强化多元性这一特征。再次,年级因素在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工作经验与学习经验积累程度的不同。结合对不同专业、户籍的学生在途径上的选择来看,除课堂教学以外,文史典籍是学生们了解和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了解不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对指导当前大
7、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卡方系数为,自由度df为12,在显著水平为的情况下,拒绝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年级与大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是具有相关性的。通过对关联列表的观察,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基本不阅读”上的选择率下降。同时,在超过六本以上的选项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其选择频率不断下降。以上分析表明在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最佳时间应该选择在低年级。同时,学校可通过开设与解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相关讲座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在文史典籍的选择上,学校可采取推荐书目的形式,
8、向大学生推荐一些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同时又能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古典文献。三、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冲突状况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具有紧密联系。大学生受教育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进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大学生所处环境如家庭所在地(包括城市、小城镇和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