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传统的联姻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

ID:22494021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_第1页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_第2页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_第3页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_第4页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与传统的联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哲学与传统的联姻    摘要:中国古代的先哲和文人们早在几千年前便对语言表意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有了系统的认识,因而先提出了以“言不尽意”、“意在言外”为核心的“言意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哲学传统联姻“言意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F270;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237-02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  “言意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有着深层的哲学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钱冠连先生认为

2、:“为什么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全息论的解释就是,一个民族怎么说话,怎么使用语言就是那个民族的精神生成的一种方式,这里,物质的语言与人的精神是同质同构的”。{1}因此,中国的文学独特的“言意观”也必然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水乳交融的。那么我们与此相关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冯友兰认为:“圣人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已,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与宇宙合一。”{2}这种与宇宙同一的“圣人”追求,便是引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哲学至高精神: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发源

3、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黄河流域,人们始终在与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难相抗争。在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人们终于认识到个人力量的薄弱渺小,自然的伟大而神奇。因此,自然是不可战胜的,唯一的选择便是学会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最终与自然和谐共处。所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人们便习惯于了解自然,感知其变化规律。倾听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努力地去感受神圣的“天意”,虔诚地希望能与“天意”最直接地沟通。  老庄哲学正是以“自然”作为最高的哲学追求,而自然中无处不在的“道”便成了至尊主宰,宇宙间万物的自然状态便是不可逾越的“素朴而天下

4、莫能与之争美”。与此同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二十一章》)。“道”又似乎是无形的,难以捉摸的,是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是自然生成的。因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道家的这种对“道”的绝对敬畏就顺理成章地派生出他们的“自然无为”“顺其自然”等等哲学主张。  在“道”面前,最好的选择便是少说话,多感悟,多去体会。  道是万物自然发生的源头,道并不是某种实体,而是关于万物总体或者整体的实在性的那种状态。道是超越时空的,因而也就不能为我们的感觉器官所感知和

5、为我们的理性所认识。具有超越理性的思维性质,只能被体悟。因此,道是不可言说的。换句话说,用语言来描述的道不是自然的道,自然的道是不要用语言来把握的。真要用语言表达,也只能勉强为之。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主流?w系的道家和儒家,尽管在很多领域“政见不和”,但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上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默契。  《周易?系辞》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不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意。”这段描述与道家的“得意忘言”,“得象忘意”之说真的是不谋而合;孔子心目中的圣人也

6、便是道家的“天道”。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道”和“圣人之意”都是自然存在而难以名状的,在语言之外还存在很多未知的世界。有限的语言在无限的真理面前是渺小而无助的。因而,庄子主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道》)。世界的本真,是不要言说的,真知是无言的,天地万物与我是不可分的整体,正所谓“天人合一”。  同样地,作为中国主流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佛教,也参与到“言意观”的讨论,并给予道家、儒家的极大的支持。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一方面将佛教的“真

7、如”直接诉诸于当下的“人心”、“人性”,并与儒家的“心性”的主张相融合;另一方面是在“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的影响下,采取了拒斥一切语言文字的直觉修行方法。主张“言语道断”“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宣称“反本成性”,“得本自然”,认为“本”是无形之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提倡“言外之意”,力求自身的“顿悟”。  佛教的“直觉顿悟”说从另一方面有力地策应了在“天人合一”的大背景下中国古代哲学所倡导的“言意观”。  葛兆光认为:“宇宙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天”、“地”与“人”之间有一种深刻而神

8、秘的互动关系,不仅天文学意义上的“天”与地理学意义上的“地”及生理学意义上的“人”,乃至政治学意义上也互相贯通,在现象上互相彰显,在事实上彼此感应”。{3}  “天作为命定、主宰义和作为自然义的双层含义始终存在。在古代,两者更是混在一起没有区分。从而在中国,“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具有某种不确定的模糊性质,既不像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像对自然的征服改造。所以,“天”既不必是“人”匍匐顶礼的神圣上帝,也不会是“人”征伐改造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