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卷9

ID:22491755

大小:191.6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初中数学试卷9_第1页
初中数学试卷9_第2页
初中数学试卷9_第3页
初中数学试卷9_第4页
初中数学试卷9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试卷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杭州学校2014年教师招聘初中数学试卷姓名:得分:联系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共30分)一、选择题(10分)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

2、,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简单题(10分)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是什么?三、案例分析题(不需要详细论述,说明要意即可)(10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

3、有关规律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共90分)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已知,则的值为(  )l2l1P(第2题)(A)(B)0(C)1(D)22. 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60°,点P在∠内(不在l1,l2上).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P的对称点:先以l1为对称轴作点P关于l1的对称点P1,再以l2为对称轴作P1关于l2的对称点P2,然后再以l1为对称轴作P2关于l1的对称点P3,以l2为对称轴作P3关于l2的对称点P4,……,如此继续,得到一系列点P1,P2,P3,…,Pn.若Pn与P重合,则n的最

4、小值是(  )(A)5(B)6(C)7(D)83.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校田径运动会4×100米接力跑比赛,如果任意安排四位同学的跑步顺序,那么恰好由甲将接力棒交给乙的概率是(  )APBDCOxy(第4题)C2C1(A)(B)(C)(D)4.下列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的是()A.B.C.D.5.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月用水量(吨)4569户数3421则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EFO(第6题)A.中位数是5吨B.众数是5吨C.极差是3吨D.平均数是

5、5.3吨6.如图,顺次连结圆内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菱形ABCD,若BD=6,DF=4,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A.4B.3C.5D.77.Rt△ABC中,∠C=90°,、、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等于()A.B.C.D.8.已知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是()(第9题)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⑤9.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某项工程,首先是甲单独做了10天,然后乙队加入合

6、做,完成剩下的全部工程,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工程进度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关系,那么实际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由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少()(第10题)A.12天B.14天C.16天D.18天10.梯形ABCD中AB∥CD,∠ADC+∠BCD=90°,以AD、AB、BC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且S1+S3=4S2,则CD=()A.2.5ABB.3ABC.3.5ABD.4AB(第12题)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分解因式:.12.如图,△OPQ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7、,若反比例函(第13题)数的图象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是.13.如图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如图所示),那么当a=8时, ,.14.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长OA=8,底面的半径r=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5.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AB=AC=6,BC=8,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EAB′CFB(第15题)(第14题)P1OA1A

8、2A3P3P2yx(第16题)16.如图,已知△OP1A1、△A1P2A2、△A2P3A3、……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P1、P2、P3、……在函数(x>0)图象上,点A1、A2、A3、……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初中数学试卷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杭州学校2014年教师招聘初中数学试卷姓名:得分:联系方式: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共30分)一、选择题(10分)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

2、,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简单题(10分)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是什么?三、案例分析题(不需要详细论述,说明要意即可)(10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

3、有关规律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共90分)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已知,则的值为(  )l2l1P(第2题)(A)(B)0(C)1(D)22. 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60°,点P在∠内(不在l1,l2上).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P的对称点:先以l1为对称轴作点P关于l1的对称点P1,再以l2为对称轴作P1关于l2的对称点P2,然后再以l1为对称轴作P2关于l1的对称点P3,以l2为对称轴作P3关于l2的对称点P4,……,如此继续,得到一系列点P1,P2,P3,…,Pn.若Pn与P重合,则n的最

4、小值是(  )(A)5(B)6(C)7(D)83.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校田径运动会4×100米接力跑比赛,如果任意安排四位同学的跑步顺序,那么恰好由甲将接力棒交给乙的概率是(  )APBDCOxy(第4题)C2C1(A)(B)(C)(D)4.下列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的是()A.B.C.D.5.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月用水量(吨)4569户数3421则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EFO(第6题)A.中位数是5吨B.众数是5吨C.极差是3吨D.平均数是

5、5.3吨6.如图,顺次连结圆内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菱形ABCD,若BD=6,DF=4,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A.4B.3C.5D.77.Rt△ABC中,∠C=90°,、、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等于()A.B.C.D.8.已知下列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是()(第9题)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⑤9.甲、乙两个工程队完成某项工程,首先是甲单独做了10天,然后乙队加入合

6、做,完成剩下的全部工程,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工程进度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关系,那么实际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由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少()(第10题)A.12天B.14天C.16天D.18天10.梯形ABCD中AB∥CD,∠ADC+∠BCD=90°,以AD、AB、BC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且S1+S3=4S2,则CD=()A.2.5ABB.3ABC.3.5ABD.4AB(第12题)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分解因式:.12.如图,△OPQ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7、,若反比例函(第13题)数的图象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是.13.如图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如图所示),那么当a=8时, ,.14.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长OA=8,底面的半径r=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5.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在边AC上,记为点B′,折痕为EF.已知AB=AC=6,BC=8,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EAB′CFB(第15题)(第14题)P1OA1A

8、2A3P3P2yx(第16题)16.如图,已知△OP1A1、△A1P2A2、△A2P3A3、……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P1、P2、P3、……在函数(x>0)图象上,点A1、A2、A3、……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2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