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

ID:22470204

大小:8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筹备资料 兼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五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考点解析】《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专题。从2013年的高考命题试题来看,《课标》要求的四个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均有所涉及。从考查的内容上看,高考侧重于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成败的原因。其中改革成败的原因也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从题型上看,山东高考考查非选择题,而且逐渐由考查单个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如:山东高考曾经考查梭伦改

2、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宁夏卷曾经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综合起来考查。因此,在2014年备考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改革的对比,例如: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改革对比、古代改革与近代改革的对比、中外改革的对比等。近三年高考涉及本专题考点情况列表:年分地区涉及考点2011年山东俄国农奴制改革2011年江苏、福建明治维新2011年浙江自选9、大纲全国戊戌变法2012年山东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2012年安徽北魏孝文帝改革2012年江苏梭伦改革2013山东王安石变法2013年新课标戊戌变法2013年江苏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针对考点,

3、在二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注重主干知识的落实:从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影响等方面梳理改革的知识点;结合改革的背景分析,理解历史背景下实施的措施、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2、比较归纳重要改革:注意将同类性质和不同类型性质的改革放到一起,从背景、内容、措施、影响、成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和个性。3、总结改革成败的规律和认识:二轮复习时要主要分析同类或不同类改革的结果和历史影响的异同,分析中外重大改革成败的原因;加深对改革的本质、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认识改革是

4、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加深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线索梳理】1、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①内忧: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②前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2)措施①经济领域的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②政治方面的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寡享受权利;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3)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①进步意义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历史局限——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

5、解决,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2、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①秦国落后②秦孝公要求变法图强③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2)措施①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②政治方面——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加强集权,“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3)影响①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6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

6、都起了重要作用。②变法的历史局限法律严酷,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焚烧诗书摧残文化。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必要性: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可能性: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2)内容:①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②迁都洛阳③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与汉族通婚、改汉籍(3)评价:促进民族大融合①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②政权封建化的加速,采纳汉族封建统

7、治制度③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4、王安石变法(1)背景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政治上:形成了“积贫”“积弱”局面。(2)内容一是富国之法,主要有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这些法令的共同点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改变局面。二是强兵之法,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这些法令的共同点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改变积弱局面。三是取士之法,主要有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只唯才用人。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为改革选拔有用人才。(3)历史

8、作用进步性: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改变了“积贫”局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局面。局限性: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4)失败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