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6852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对中国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中国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加工和出口基地,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家具生产大国,但是我们家具设计师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中国家具设计师绝对数量少,具有高水准的更少。因此,全面反思和变革家具设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家具设计教育的现状谈起,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家具设计教育;现状;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家具设计教育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
2、已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加工和出口基地。但是我国的高等设计教育现状却和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反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没有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电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等等。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家具设计人才是未来十五年内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中国有五万多个家具企业,但是所有的职业家具设计师却不足3000人,平均每十个企业才有一个设计师。中国家具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培养中国本土的家具设计师,是其中的关键,也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关键,因此,从创新的角度改革现有的家具设计培养模式,以此来推动家具设
3、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二、对中国家具设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准确定位家具设计培养模式 临近2000年的时候,中国高等教育中有了“家具设计和制造”的相关专业,因为是一个新增设的专业,所以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上都一直存在着争议。最初,曾经一度在以“设计为主”还是“制造为主”的培养目标上争议很大,有不少专家教授,认为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只要能看懂设计图纸的意义就可以了,然后按照图纸的设计进行制造,培养层次上,由一般的职业院校进行培养即可,应当以“制造为主”;有的则认为培养目标应当是“家具设计
4、师”,能够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选择,进行独立的、富含美感特征的家具设计,应当由高等院校来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究竟哪一种培养理念更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应当由市场进行检验。事实上,中国家具企业和家具市场中,最为缺乏的还是家具设计师,这是中国家具产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为家具师的作品设计,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生产和销售,这也是中国家具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具企业,还是整个家具市场,都需要具有高水准设计水平的家具师,满足中国家具产业的现状和家具企业的人才需求。所以说,与其无休止的争论,不如将争论放
5、到市场中,让市场说话,市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2. 以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为借鉴,全面构建家具设计课程体系 相对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具设计教育,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家具设计教育还是明显滞后,认识到这种差距后,就要将目标转向这些具有先进经验和成熟模式的国家,充分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这其中要重点学习的是课程设置体系,这直接决定了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培养人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的学生设计,都是停留在二维的纸面设计方案,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应当把专业设计方案和真正的三维实物模型制作、真正的实物产品设计与制造全面的贯通,让学生真正
6、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并且要将学生的作品主动地向一些家具企业进行展示,同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真正地做到“产学结合”。 3.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首先是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内容都是用教案来呈现的,多是一些教材的浓缩和或者某一些专著的,新的要求则是以教科书为参考,以最新的创意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材料为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予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每一门课程都要求相应的作为扩展之用的参考书、专业、专业X站等,作为这门课程的有力支撑,同时在院系的X站上,及时充实和更新与课程相关的新闻
7、、资料,供学生们浏览和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分工与日剧细,专业性人才备受欢迎。但对于设计艺术类各专业之间相联之处颇多,如家具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功能,还是室内设计中的重点,室内设计的发展又与建筑设计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方面的知识缺失,就可能导致设计方案的无法应用。各设计学科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挤占时间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历史上的大部分家具设计师同时也是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这也充分说明了好的设计是综合多门技艺的基础上实现形成的。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那种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旧模式,而是要彻底的
8、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引领者和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讨论、科研小组攻关、市场调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