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ID:22459798

大小:24.2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9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_第1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_第2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_第3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_第4页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二.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2、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感觉过敏  2.感觉过度  3.感觉异常  4.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 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同

3、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㈤脑干型: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2.中脑、桥脑病变: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 ④小脑系统。随意运动系统一.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①运动中枢②上

4、运动神经元(锥体束)③下运动神经元二.临床表现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1.肌力分级(6级计分法)0度 完全瘫痪;Ⅰ度 仅有肌肉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Ⅱ度 只能平移运动;Ⅲ度 能作抬高运动,不能对抗外力;Ⅳ度 能抵抗阻力运动;Ⅴ度 正常肌力。2.瘫痪的性质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肌张力    增 高       减 低腱反射    增 强      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     有         无肌萎缩     无        明 显3.瘫痪的形式⑴单瘫、⑵偏瘫、⑶交叉瘫、⑷截瘫、⑸四肢瘫。三.瘫痪的定位诊断(瘫痪的类型)

5、㈠.中枢性瘫痪1.皮质型:⑴刺激性:对侧肢体乍克逊癫痫发作。⑵破坏性:(“单瘫”)2.内囊型:(“三偏”): 对侧肢体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3.脑干型(“交叉瘫”): 同侧颅神经瘫,及对侧身体中枢性瘫。⑴中脑: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⑵桥脑: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展、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4.脊髓型:无颅神经损害,损害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⑴高颈段(C1-4:四肢中枢性瘫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⑶胸 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围性瘫▲脊髓半切征(Brown-Se

6、quard综合征)同侧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㈡.周围性瘫痪5.前角型:节段性弛缓性瘫,无伴感觉障碍,可伴肌束或肌纤维颤动。6.前根型:节段性弛缓性瘫,常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7.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弛缓性瘫伴感觉障碍。锥体外系统㈠.解剖生理㈡.临床表现1.旧纹状体病变病变部位:黑质、苍白球。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2.新纹状体病变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不自主运动)。小脑系统㈠.解剖生理㈡.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肌张力减低。1.小脑中线(蚓部)损害:头、躯干、双下肢共济失

7、调;醉汉步态;言语障碍。2.小脑半球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上肢较下肢重,精细动作最重;眼球震颤;肌回跳现象阳性。反 射反射弧5个组成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元③连络神经元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㈠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  (颈5-6)2.肱三头肌反射  (颈6-7)3.桡骨膜反射   (颈5-8)4.膝反射     (腰2-4)5.踝(跟腱)反射 (骶1-2)●深反射减弱或消失:①周围性瘫痪,②肌肉疾病(如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③神经性休克,④深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