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

ID:22437254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_第1页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_第2页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_第3页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_第4页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心理关联袁先利摘要:人们总习惯给人或事物贴标签,即按照自己的意识主观的对人或事做出判断,心理标签有正面标签和负面标签之分。本文探讨了心理标签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希望通过对心理标签的社会文化心理关联的分析,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心理标签带来的影响,并谨慎的使用心理标签。关键词:心理标签:自我效能感;正面标签;负面标签一、引言1.问题提出与研宄主旨有这样一则寻人启事:王某某,女,18岁,因受刺激离家出走,离家吋衣着不幣,精神恍惚。她身穿红色衣服,黑色裙子,若冇人看到请联系本人,我们万分感激。联系人:王先生联系电话:1.37*******当人们看到这则消息的吋

2、候都会想到些什么?人们都AJ惯用自己己有的经验去看待瘀件事情,潜意识的给这件事情贴上标签,例如:冇人觉得这足一位精祌痫患者,因为她衣着不整,精神恍惚;冇人说她足年少不懂事,和家里人闹变扭:冇人说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才离家出走等等。那么不同语境下的心理标签是怎样产生的呢?心理标签又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2.概念的界定早在1700年前,欧洲印制出了川在药品和布匹上作为商品识别的第一批标签,所以,严格的说标签足用來标志目标的分类或P、j容,像是目标确认的关键词,便于自己和他人査找和定位自己目标的工具。心理标签即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定位,即依据Pi己的意

3、识主观的对人或物做出判定。标签不是天然而成,它既与个体的经验和人格有关联,乂与外界环境对个体的评价有关联。因此,其性质有积极的一而也有消极的一而。心理学家按照标签产生的因果把它划分为正而标签和负而标签。“正而标签是指所贴的标签为积极的信息,所传递的足一种正性的评价。负面标签足指所贴的标签为消极的信息,它所传递的足一种负性的评价。”121人们对事物的印象不同,所贴的标签也就不同。円常生活中所说的刻板效应,光环效应等也都屈丁•心理标签、心理标签的界定是很难的,我们可以用自我效应去解释它。“自我效应是20世纪心理学家最伟人的发明之一。著名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是部‘服务机制

4、’个有0标的‘电脑系统’。”141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积极向上者,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在你lAl心的“荧光屏”显示出自信乐观的自我,反之,若你认为自己是扶不起的烂泥,那么你便会成力一个堕落的失败者。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心理标签的功能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分析,本研宂是拟从社会-文化-心理关联展多维度多层次的考察。二、不同语境下的心理标签回到前而我们所提及的问题,当不M的人看到这则寻人启事吋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心理标签?是否会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知识结构而做出不同的心理标签呢?1.日常生活的心理标签同龄人的心理标签:同龄人又

5、类似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在惜感方面可能会更接近当班人的心理状况。同龄人会认为这是家长们的压迫,老师们的严格,周围人的不理解造成了该女孩离家出定的原因。更有甚者会以这女孩为榜样,会佩服她的勇气,会觉得她是他们心0中的“英雄”。因为她敢反抗,敢和“恶势力”抗衡。当然也会冇很多反对这女孩做法的同龄人,但是,谁又敢肯定下一次当反对者们遇到烦心事时,就一定不会做这样的傻事怙?毕竟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毕竟前面冇很多榜样。家长们的心理标签:家长们会觉得这是家门不幸,是耻辱,是孩子不争气。宥些家长是这样说的:“为什么孩子就不能理解一下父母,为什么就那么叛逆?”有的家长会觉

6、得没而子,不是他们的错,是孩子丢了他们的脸而,让他们没脸见人。然而有谁会反思,会考虑到孩子心里的痛,会深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合适。人们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刻都会去找客观因素,以便能更好的推脱责任。孩子足我们的希望,在很多时候父母会认为他们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冇时父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例如:让孩子»他们完成北大梦.淸华梦,逼着孩子去学钢琴.电子琴.书法等。这里不是要否认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只是当孩子对这些不感兴趣吋,家长是否应该因材施教。当孩子在完成梦想的路上遇到坎坷时,家长是否能正确给孩子做心理辅导,让他们更有力量去克服凼难,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一贯的责骂,让他们背上

7、更人的心理包袱,从而与父母产虫代沟。当代沟产虫吋,标签的负面作用也就产虫了。其他人的标签:“‘精祌恍惚,衣着不整’这应该是一个精祌病患者,精祌病人都这样。”“应该是被关在家里,偷跑出来的精神病人。”“一定是和家里人吵架后离家出走,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一点小事就离家。”“应该是被性骚扰了吧,妙龄少女嘛!”“被后妈虐待了”等等,寻人启事看完后一系列的秘签随之而出。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评价事物,为这件事的主人翁贴标签。即使他们不知道真相。2.专业人士的心理标签教师的心理标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丫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