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总结

现当代文学总结

ID:22433804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现当代文学总结_第1页
现当代文学总结_第2页
现当代文学总结_第3页
现当代文学总结_第4页
现当代文学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三红一创,保林青山。(见笔记本)60年代,百花齐放时期,邵荃麟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口号”陈翔鹤历史题材《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嵇康),借历史反映现实和自己的心理茹志鹃《百合花》宗璞《红豆》表现人情人性,践行了路翎模式。《茶馆》特色、人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早年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50年代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引言)《茶馆》是巾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与时代“共名”契合的同时,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fli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一个小小的角落,

2、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在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中,他是将《死水微澜》式的民间叙事模式发挥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茶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思想全剧三幕戏,分别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浞战为背景;第三幕则以抗円战争胜利后,M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喑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茶馆》的艺术特色1.题材选择上,以小见大。通过裕泰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

3、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妞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2.《茶馆》的结构形式。《茶馆》全剧没有统一连贯的故事惜节,而是采取了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将众多的人物速写组成儿I•幅时代剪影,形成一个戏剧片断,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既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又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环境和社会心理。3.人物众多而又各有特色。企剧人物七十多个,有名有姓又有台词的,就有五十人。这在话剧创作屮是少见的,并且他们的个性、职业、政治态度都极为鲜明,如贯穿全剧

4、的王利发,善于经营,逆来顺受,S终也是走上了绝路;常四爷性情耿直刚强,一句“大清国要完了”便被捕入狱。4.作品语言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极富个性色彩;同时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茶馆》人物众多,但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力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每个人物的语言都透露出他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如沈处长,上场只说了儿个“好”字,就活现了这位要人的装腔作势,自命不凡;同吋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京味儿”很足,是在北京口语基础上提炼的文学语言。分析王利发的形象及其对表现全剧主题的意义在《茶馆》的众多人物屮,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为人精明、干练、勤俭、善于经

5、营的小商人,扱后也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到国K党统治时期,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茶馆终于被霸占,自己则在绝望悲愤中上自杀。王利发及其茶馆在全剧中还具有结构功能,是企剧的核心人物、核心场景,起到辐射、领起其他人物和社会时代背景的结构作用o"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梦楼记》朦胧诗派:考过,概含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祌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

6、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二、关于朦胧诗的争论朦胧诗这一名词首先岀现在1980年8月《诗刊》发表的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中。朦胧诗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文革”结束后,一些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更多地出现,包括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遂形成一股创作潮流。朦胧诗曾导致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广泛激烈的论争。论争由公刘的一篇文章《新的课题一一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引发,论争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认为这批青年诗人的诗作是新诗史上的“新的崛起”,代表着诗坛的希望;对青年一

7、代诗人进行肯定的当推“三个崛起”:1980年5月7日,《光明口报》发表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的文章《在新的崛起而前》;《诗刊》1981年第3期发表福建师大孙绍振的文章《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3年初,当时最具前卫性的杂志,兰州的《当代文学思潮》发表徐敬亚的重尖文章《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把“朦胧诗”的出现看成一次诗界的划时代变革,“朦胧诗”的崛起被理解为是中国诗人第一次以个人的声咅表达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它有力地冲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