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32794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曲线择校”高温难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曲线择校”高温难降文/迤客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就成了很多中国家长都在竭力为之的事情,为的便是不让自家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择校现象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幼升小、小升初阶段都尤为突出,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富集的知名重点中小学都成了人们择校的热点,且择校浪潮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便愈演愈烈,并由此培育出了一个极不规范的“地下教育市场”,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7严重冲击,甚至被人称为“义务教育的虚无化”。择校的实质是教育消费价格“双轨制”中的市场价,属于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其成因在于沉重的就
2、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机会,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社会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与配置不均衡等,也使基于择校的基础教育高收费成为可能与必然。但说到底,择校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缘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都始终在采取的“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使得基础教育领域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明显甚至鸿沟不断扩大。择校问题已经给我国社会和广大家庭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201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强调了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
3、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在《决定》中更是提到了要“破解择校难题”。到了2014年,国内各重点大城市都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在2015年里,教育部还要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深圳、南京等24个重点大城市中的所有公办小学和九成公办初中都实现划片入学,以而关上择校的大门。但择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明目张胆的“择校费”,也有偷偷摸摸组织的各种“培优班”,更有所谓的“推优生”、“点招生”、“特长生”、“条子生”、“共建生”及“直升校”、“民办校”、“公办寄宿校”等进行择校,当然还有不少热衷于钻政策空子的家长,不惜通过
4、花费重金购买学区房、设法变动孩子户籍地等方式来进行“曲线择校”,这都使得择校热潮虽屡遭遏制但却“涛声依旧”,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很快坠入了相关风险之中。学区房总是“香饽饽”?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的家长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愈加重视,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们都千方百计地想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从赴港生子到迁居北上广,有些孩子的择校之路是从尚在娘胎中时就已然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此承受的是长期“漂在异乡”的辛酸与苦涩。近几年来,随着分片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在一些大城市逐渐得到贯彻落实,很多父母又走上了不断买房
5、换房的“曲线择校”之路,原因是就近入学政策催热的学区房,能提供给购房家庭的孩子就近进入附近的好学校就读的机会。换句话说,只要人们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学区房产,就相当于为孩子争取到了通向一所好学校的“入场券”,也就等于已为自己的孩子“抢”到一所好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多数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个阶段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份期望难免助燃了各大名校周边学区房的交易热潮,也一步步推高了学区房价格——如在北京市的教育大区西城区,学区房和非学区房的价格差普遍在20%左右。人民网近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
6、圳、南京、成都6大城市开展的一项调查性采访结果还一致显示,虽有不少家长对早已高得惊人的学区房价格大吐苦水,但这些并不一定都很“土豪”的家长们,对于学区房的“求索”热情仍一浪高过一浪,为了让孩子就读于“名校”,一些家长甚至不惜到处借钱购买天价的二手学区房,哪怕这类房产普遍都又小又破、没法居住。其实统观全国各大中城市,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相关情形都是一致的:一方面各地不断都有均衡教育资源的教改政策出台,择校被高调叫停;另一方面则因择校而生的学区房价格畸高、家长疯狂热捧,正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但与此同时,国内多个地方的教委、教
7、育局却异口同声地表示,“学区房”一词源于房地产广告,我国教育系统中并没有这个概念,它不过是房地产商或房产中介炒作出来的产物,或者说是目前人们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背景下的市场产物,它被热炒跟教育主管部门并无关系,而且对于不同“学区”的实力差距.教育部门正在全力减小,现在实际情况也已经在逐步改善。还有观点称,从教育系统的角度来说,全国城乡的所有房子都对应有学校,都是学区房,好学区和差学区更是人为划分的,其实是房产商在忽悠老百姓,如若家长们都能转变观念,理性看待孩子入学的问题,学区房的非理性过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那是不是家长们花费动辄
8、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买下学区房以后,孩子就读名校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呢?那也不一定。广州市民余先生夫妇去年集两家、两代人之力并向亲朋好友借款,花费近500万元的总价购买了该市号称“学府大宅”的华景锦苑小区的一套学区房,为的就是让他的孩子能就读于仅有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