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内容:打开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但是农民的消费意愿一直偏低,这是由于农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地位和国家制度的偏颇造成的。要刺激消费,就必须调节收入分配,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内需;社会保障 :F713.582:A 2008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的刺激措施实施后,作为内地市场最重要部分的农村消费市场并没像政府希望的那样活跃进而拉动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反而呈现出低迷走向。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要想进一步打开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必须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给予农村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刺激农村消
2、费需求的重要性 从起因来看,中国之所以不能在这场危机中幸免,主要在于中国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结构。08年金融危机让中国出口贸易严重缩水,丧失了国际市场的政府和企业才意识到拉动内需的重要性。如果国内需求旺盛,形成产销链条的链接,形成内销为主出口为辅的经济增长结构,中国经济就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就能处于相对独立,安全的地位,从而减轻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害。经过两年时间的调整和发展,中国经济似乎恢复繁荣,但作为国内主要消费市场的农村消费市场仍然低迷,内向型增长结构未形成,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从结果上来看,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60%,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能让老百姓尤
3、其是农民的存款进入流通,就能为生产者提供足够大的消费市场进而恢复生产,进而维持我国经济的持续正常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做测算显示:“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国家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在农村人口中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农村消费需求提升对“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消费需求低迷原因及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2005年的数据指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落后整整10年。造成消费差距的原因如下: (一)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由于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如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种地得到
4、的收益越来越少,与之相对,进城务工的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但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多数农民属于非熟练工人,只能从事一些附加值产出较低的简单劳动,劳动力收入就相对较低。按照统计部门的数据,全国农民工的年收入平均水平是8000元上下,相对于城镇正式工人15000元左右的水平。这种差距的结果是一方面城镇居民对耐用工业消费品的需求饱和,开始向住宅、高新产品等多方面升级。而农民的收入主要投向建房和子女的教育,耐用消费品少人问津,导致消费断层产生,给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带来困难。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收入虽然相对较低,但不代表他们毫无购买力。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制
5、定了家电下乡、机动车换补贴等政策刺激农村消费,但为何农民消费积极性仍然低迷呢。原因就在于农村公共品缺乏。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很多耐用消费品即使买回去,使用条件也不成熟。买来彩电,由于农村未铺设有线电视X而无法实现“有线”;买来冰箱,由于农村电费过高而不符合经济原则;买来洗衣机,却没有水龙头。由此可看出农村消费环境的恶劣。配套设施不到位,使得很多耐用品难以打开农村市场,反观城郊的农村,由于城市设施建设的辐射效应,耐用消费品就颇受农民欢迎。这反映了农民不是不需要消费,而是不愿意浪费型消费。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也大大削弱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等保障的缺失使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6、为了年老也能继续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农民不得不储蓄防老。另外,逐年增长的教育支出也迫使很多农民咬紧牙关存钱,于是更加谨慎购买,节制消费,尽量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影响了社会总需求,削弱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后劲。 三、政策向农村倾斜,刺激农村消费需求 (一)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户的补贴。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没有收入任何刺激和激励措施都是空谈,要拉动农村消费,需要国家给予实在可行的政策倾斜。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经历了几次上涨,但农民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并不对等,这是由于国家为稳定物价一直抑制农产品价格,进而保障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而这是国家政策在初次分配上对农村的不公平。因此,在收入
7、进行初次分配的市场阶段,国家应放宽对农产品价格的抑制,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在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如脱钩补贴和种植面积补贴形式,加大对农户的补贴。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村生产生活基本配套设施不到位限制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政府部门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规划,落实养护责任,加大后续投入和管理,使农村项目建设发挥长期效益;其次还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