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0912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研究 自国家“金水工程”实施以来,省级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但随着水利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显。特别是信息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信息资源规划金水工程 1前言 多年以来,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采取分单位、分部门、分业务的方式,为满足局部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专用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在水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水利信息化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库与具体业
2、务紧密绑定,硬件、基础软件与单位、部门绑定,系统分散建设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区,形成了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孤岛,造成了目前资源割据局面。 2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F.W.霍顿(F.W.Horton)和马钱
3、德(D.A.Marchand)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或事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显然,搞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首先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3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路线 3.1数据流分析 水利行业省级系统原有大部分信息化建设方式是根据业务需要建设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业务数据由各应用系
4、统独立采集、存储和使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为解决这种“信息孤岛”问题,有必要进行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将从“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构示意图如图1。 3.2主体数据库建立 主体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题而不是报表建立的数据库,是对各应用系统自建自用数据库的重构与集中,强调各应用系统共建共用共享的数据库。主体数据库的规划设计要求调研和分析数据的来源,以“一数一源”来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方式实现共享。 主体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稳定的数据结构,应用
5、程序不需要数据接口即可通过存取主体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简单、快捷、安全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主体数据库可自然发展为数据仓库,支持知识管理。 3.3数据环境重建 数据环境重建过程图如图2。 4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法 4.1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 通过选定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需求分析,建立应用系统信息模型,包括系统功能模型、系统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C-U矩阵);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信
6、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内外数据交换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主要由前期调研、需求分析、阶段成果、优化、系统建模以及阶段成果、成果输出六个环节组成,如图3所示。 上述两部分工作分解为七项任务:业务分析与系统功能模型设计、用户视图与数据流分析、数据模型设计、C-U矩阵(系统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基础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设计、信息资源元库建设、信息工程总体方案编制。 4.2信息资源规划范围 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单位是职能域。职能域不以机构和部门界定,但覆盖相关机构和部门,并与相应的应用系统相关联。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和内设
7、机构及人员编制等,都应考虑在职能域界定中;分析内外数据流需要界定的外单位,如:气象局、国土厅、民政厅、环保厅、农业厅等,如表1。 4.3建立应用系统共享数据模型 共享数据模型建立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建立概念数据模型; 第二步,数据结构规范化,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建立逻辑数据模型; 第三步,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将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落实到基本表中。 5结论及后续 信息资源规划从水利
8、发展全局角度,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省级水利信息化统一的数据标准、稳定的信息资源模型及完备的省级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为省级水利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08). [2]杨君,李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