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0741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分析尊重民国机制铸造民国风范———评《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析尊重民国机制铸造民国风范———评《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 近年来,民国文人的学术思想愈发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乃至形成一股民国学术热的潮流,民国文人的性情本色和学术实绩成为一代学术的界碑,形形色色的民国范儿在诸种文艺作品与文艺批评中粉墨登场亮相,说不尽、道不完的民国学术及其文化风尚不单是后人取资的知识资源,亦为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惹人注目的是,民国文人的自由人格、生命体验及其学术追求有着鲜明的魏晋风尚,民国文人普遍存有魏晋情结的精神维度。这是值得学界格外重视的学术现象。新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贺根民教授的《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就
2、是这方面的力作。新著《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为贺根民教授教育部规划项目的结题成果,它立足于魏晋与民国的双重历史文化语境,穿越时空隧道来彰显异代文人的精神和鸣效应,从民国文人的文化立场、精神结构、人格追求、著书立说等维度梳理了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在学界同类研究的著述中,该著作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 一、鲜明的文化生态视野 文化生态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它彰显历代文人的文化场域。文化生态视野为当下的文本解读和破译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范式,不同于以往著作对民国文化的单向政治解读,该著作侧重以文化生态学的学术视角来挖掘民国文人
3、思想精神结构中的魏晋情结,即力图按照民国文化机制来重返历史语境,尊重民国机制,在考察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和精神结构的嬗变中描绘一代文人的心理镜像。多角度、全方位地还原和凸显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进行文化生态视野的科学分析和客观阐释,是该著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为此,著者从魏晋情结的文化立场展示魏晋情结的精神结构凸显民国文人的宗陶情结和魏晋情结的动态呈现等方面设立考究的学案场域,并由此展开对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的条分缕析,这种学术分析既注意到大家风范的代表性,又不失民国文化症候的普适性。正如著者所说,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魏晋六朝文学是民国文人
4、不断点击的话题,追步魏晋艺术精神和心仪人格独立成为民国文人感受和建构旧学新知谱系的重要向度。民主和科学的骀荡春风吹拂,引来价值重估思潮。因缘际会,魏晋六朝的艺术之花在民国的文化天空大面积绽放,包括魏晋六朝在内的传统文化成为民国文人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彰显独立精神的重要凭借。魏晋士人与民国文人情结的上下勾连,形成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脉络,加重了传统文化异代嗣响的力度。 学术研究期待学术研究视野的更新,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等人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总概念,引发了重写文学史的学术革命,突破陈陈相因的政治狭隘视角,文学生态成为还原民
5、国文学及其学术场景的重要视角。其后,陈福贵的民国文学构想、张福贵的民国文学史概念、李怡的民国机制论述,均有意建构新的研究范式,还原民国文学的文化生态。贺根民新著沿袭学界最新的研究趋向,以民国为时间段落来展现民国文人的魏晋文化镜像,无疑是可行而且很有必要的。尊重民国文化生态,显示以往现代性研究中过重的外缘现代性色彩,还原内在现代性的演进脉络,这为寻觅中国文学的自足性提供合适的文本;立足民国文化生态,最大限度地走近文人精神世界,既强化他们的民国风范,又不削弱他们立身处世的现代品格。这种类似学案式的文人精神考察,不但具有足够厚重的历史深度和段
6、落意义,也呈现了民国文人鲜活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细节,有效避免了简单化和先入为主的考察误区,应对重写文学史视域下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召唤。 二、凸显学术古今演变的阐述路径 学术研究的意义不只是阐述以往的学术活动,为其构建合理的学理框架,其内化沉淀的研究经验更可指导未来的学术研究。魏晋风度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资源,不只是定格于邈远天际的文化高标,也是存活于后世文化语境中灵动的文化图景,更是文人足可效仿的行为范式。魏晋文化的璀璨光芒之所以亮彻民国的文化天空,个中关键在于民国文人捕捉到了魏晋文化的精神脉搏,同声相应,赋予最大的了解之同情。在著者看来
7、,探寻魏晋风度的现代影响,发掘其千古文脉赓续的内在因子就是《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的题中应有之意,从文化记忆到文化密码,魏晋风度承载了多元化合的文化气息,该著正是经由对陈寅恪、鲁迅、周作人和刘大杰等诸多民国学术思想大师的个案解读,试图去破译其中流动的文化信息,揭示其思想通变的时代踪迹。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可看成是一部从魏晋情结独特角度切入的另类文学史著作,它动态地展现了中国学术古今演变的脉络,对我们认知魏晋风度与民国风范的历史相似性具有重大的启示。 魏晋时期既是人的自觉时期,也是文的自觉时期,这是一个思想或精神处
8、于大激荡状态的文化转型时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世纪出现的两次民国学术热,不论是世纪初的民国时期,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时期,同样都是思想文化的大变革时期;而新世纪所出现的民国文化热在精神实质上也是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