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ID:2239859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_第1页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_第2页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_第3页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_第4页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痰论治IgA肾病刍议【关键词】IgA肾病;痰;辨证论治  IgA肾病(IgAnephropathy)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提出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我国发病率约占l5%~32%。IgA肾病临床表现及过程多变,15%~20%的患者在诊断本病后10年内、30%~35%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随着中医对IgA肾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

2、祖国医学中,无IgA肾病的记载,多将其归属于“尿血”“腰痛”“水肿”“虚劳”等病范畴。目前多数医家认为IgA肾病病位在脾肾,而以肾脏为主,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为外感湿热、淤血等。其病机多为从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转化的过程。各医家对其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治疗亦无固定模式。在IgA肾病的整个病程中,痰浊隐匿潜行,贯穿始终,加之其流动不测,变幻百端,临床中往往不为人所重视。本人不揣浅薄,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借鉴肾脏病病理表现,发扬岐黄之术,另辟“痰”径论治IgA肾病,以资同仁参考。  1痰的定义及本

3、质〔1〕中医学所论之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痰,单指经口咳吐而出的黏稠、混浊的液态分泌物,肉眼可见;广义之痰,泛指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过程中由于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隐伏不现,可以稽留在体内脏腑、组织、经络、肌肉、关节等处,继而引起一系列病证。其无物可循,无形可见,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来去无端,聚散靡定。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清·沈金鳌),其病变涉及临床各科各系统。近几年来

4、,痰证学说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了飞跃发展,现在,已有学者提出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研究痰的有关内涵,认为由于体液成分输布运化失常(包括血液流变学异常),免疫反应及所受内外刺激等因素,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变性,血管内壁改变,血浆脂质成分增高,以及组织液的异常聚集等,都与痰病有关。基于这种认识,机体的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以及肿瘤、血胆固醇增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属于痰病的范畴〔1〕。综上所述,痰浊的本质,总体说来是指那些在人体生理过程或病理变化过程中,应当排出体外而未排出,从而在体内堆积起来的代谢产物或病理产物,以及虽

5、属正常范畴但过量蓄积的物质。之所以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之别,主要是基于感官认知能力的限制。  2病初急发,痰热互结  2.1上感风热,痰热互结病因病机:IgA肾病发病之前在上多感受风热外邪,风热之邪从外而侵,首袭肺脏,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水之上源不通,水液不行,聚而成痰,或停留于肺,或流注于身体各处,痰停居于肾,与邪热相结,互恋难分,且痰随火热而升降,火热引痰而横行,损伤肾络,血溢络外,肾失封藏,精微外流。微观辨证:多数学者倾向于IgA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病变初期血清中产生多聚体IgA的浆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补体被激活,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

6、细胞因子,并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形式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肾脏损害呈I级、Ⅱ级(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制订IgA肾病的病理分级),大多数肾小球正常,少数部位有轻度系膜增生,伴(不伴)细胞增生,肾小管间质无变化。症状:发热,咽痛,咳嗽咯吐黄痰,腰酸腰痛,轻度浮肿,小便黄赤,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凉血止血。首先清热降火,以断生痰之因,而在清热降火时,必须注重化痰、涤痰使有形痰浊得以涤除,火热之邪无物可恋,则易清易息。痰热得除,肺肾安宁。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2.2湿热下袭,痰热互结病因病机:湿热之邪为患多从下犯,殃及中焦,困

7、阻脾阳,炙灼胃阴,枢机失运,水湿停蓄,黏着成痰;流注下焦,黏滞肠道,泄痢不爽,痰热胶结,内舍于肾,伤及血络,血溢脉外。微观辨证:胃肠道黏膜感染初期,血清中多聚体IgA明显增多,补体被激活,导致补体的活化及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病理分级属I级、Ⅱ级。症状:胸脘痞闷,恶心纳差,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尿赤、尿血、小便不爽,腰酸肢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祛痰止血。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汤加减。  3病久缓进,痰证多变  3.1阴虚痰蚀病因病机:肾为生痰之根,在《赵李合壁·杂症门》卷四中就有“夫痰者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的记载。肾主水,病久水泛为痰

8、,加之外邪伤阴,阴虚火旺,灼伤络脉,痰蚀肾体。日久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