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96373
大小:29.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现就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把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作为林长制改革的优先任务,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以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1.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在落实现行中央及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分级负担、省级奖补的原则,市、县(市、区)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具体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省财政根据上一年度各地资金到位、公益林补偿政策落实、林业经济发展、带动林农增收等情况给予奖补。 2.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的非国有公益林和其他林木,尝试采用政府租赁或赎买的方式,委托临近的国有林场负责经营管护。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可选择在国家级和省8级自然保护区内集体林地上的公益林,先行开展政府租赁或赎买试点,待积累经验后,再稳步推进。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农村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将居民集中安置到自然保护区以外的适宜地方居住。 3.对
3、农户所有的公益林,可在农户自愿基础上,将其森林经营管护权委托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租赁、承包、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集体和农户所有的公益林经营。鼓励整村推进森林抚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结合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扶贫开发,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等生态服务产业,拓展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途径。 4.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外的公益林,可选择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良好的森林,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按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进行培育改造,建设大径级木材或珍贵树种用材资源储备基地。开展全省古
4、树名木普查、登记造册工作,建立资源档案,加大保护力度,省级对全省一级古树和名木的保护修复给予奖补。二、保障林地经营权顺畅有序流转把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作为林长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保障林地经营权顺畅有序流转。8 5.积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的方式解决承包林地细碎化问题,引导部分不愿经营或不善经营林业的农户流转承包的林地经营权,并指导和促进其转移就业。推广收益比例分成或“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方式兑付流转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农
5、户主动参与林权流转。 6.加强林权流转合同管理,依法妥善处理林权争议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切实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对通过互换、转让取得林地经营权的,依法核发林权证;对采取转包、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经营权的,完善与林权证制度相衔接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为其办理林木采伐行政审批事项等提供必要证明。 7.充分发挥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的功能,发展乡镇、村林权信息员,完善林权信息系统,培育林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开展流转信息沟通、居间、委托、评估等林权流转中介服务,规范林权流转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健全省、市、县三级相贯通、全覆盖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
6、系。 8.建立林权流转征信制度,加强森林、林木、林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监管,完善信息公开,适时发布风险警示,防止恶意圈地炒作。8三、加快推进林区道路建设把国有林场作为推行林长制改革、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加快林区道路建设,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 9.将通往国有林场中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的道路,包括通往保留居民居住的林场场部、主要林下经济节点的道路等,纳入地方公路网规划,并结合“四好农村路”进行建设;将国有林场中具有林业专用属性的专用防火护育道路,包括通往管护站(含分场、工区和已搬迁撤并林场)以及木竹采运、森林防火
7、、病虫防治等林区专用道路,纳入林业部门专用道路建设规划。 10.对贫困县纳入地方公路网规划的通往国有林场场部、主要林下经济节点的道路,以及纳入林业部门国有林场专用属性道路规划的专用道路,省级予以定额补助,补助标准比照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县、乡、村分类补助标准执行,由省财政分年度统筹安排。对非贫困县纳入地方公路网的国有林场道路建设经费,省级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予以适当奖补。11.纳入地方公路网的国有林场道路养护经费,自竣工验收后第3年起,省级比照“四好农村路”补助标准统筹安8排。国有林场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由交通、林业部门分别按职责管理、
8、使用,并接受专项检查和审计监督。四、强化林业投融资服务把探索林权权能有效实现形式作为林长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完善金融助力森林保护发展的机制,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