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

ID:22389912

大小:70.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_第1页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_第2页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_第3页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_第4页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南部县寺产来源与支出研究[摘要]寺院经济是佛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其独特性,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寺院经济的构成,还是寺院经济的来源及支出都值得一探。本文利用《南部档案》《南部县舆图考》《南部县志》等地方史料,对清代南部县寺产做一个统计,分析了寺院经济的来源及支出,从中看出清末佛教的一种衰微趋势。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清代;南部;寺产[中图分类号]K23[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83-03寺院经济是佛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寺院经济对佛教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寺庙财产,佛教经律称为三宝物,即佛物、法物和僧物。属于佛的称为佛物,如佛像、殿堂、香花、幡盖等;属于法的称为法物,如经卷、纸笔、箱涵等;属于僧的称僧物,如田宅、园林、衣钵、谷物等。本文利用《南部档案》、《南部县乡土志》、《南部县志》等资料,对清代南部县乡村寺庙的寺产来源及支出做了研宄,并分析出清末佛教的一种衰微趋势,还原了一个清代乡村寺庙寺产的真实景象。南部县因地处偏远,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寺庙多为小庙

3、,故寺产较少,且本文的寺庙财产主要是指僧物,但也涉及一些佛物。由于南部县寺庙多属乡村小庙,佛经等法物基本没有,财产主要为佛物和僧物,佛物主要是殿宇、厢房等,僧物主要是土地、树木等,且是以僧物为寺庙主要财产。而且县城内的寺庙多为佛物,以殿宇为主,乡村寺庙多为僧物,主要是土地、树木等。一、寺产来源寺庙财产来源于世俗社会,很多来自于世俗社会的捐赠,与世俗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寺庙财产因其特殊的属性,使得其取得与权力归属乂与世俗社会有所不同。(一)官方支持黄贞泰《重修学宫记》……未几而颁捐修文庙之令,予得籍一人之声灵,而倡俸劝捐……复鼎建启圣祠、明伦堂,以

4、及墙垣、器具,庶几完备。……”杜文明《重修文庙学宫碑记》:“……一时同城僚属以及都人士,无不踊跃欢欣,各量力捐资……其庙舍则有大成殿、东丙两庑、名宦、乡贤、戟门、棂星门、崇圣祠,以及明伦堂、儒学门……”任惟贤《创修双忠祠记》:“……爰委盐亭知县刘子演总其事,富村百户王子印赞其成,义官杨秉茂董其役,经管财费,处分自公,而二子捐俸效勤,遄臻完美,匾曰:‘双忠’……”官方支持修建的寺院是有选择性的。这些寺庙或为享受国家正祀的文庙、武庙等,如董贞泰、杜文明等倡导新修的文庙,任惟贤提议修建的双贤祠;或为当地著名古刹,如侯知县倡议培修报本寺。这充分反映了官方的态

5、度,这些寺庙也得到了官方的肯定。(二)僧人募款张廷贤《给孤寺乐楼碑记》:“……寺僧有如禄、性戒、照元三人者,……惟山门乐楼垣墙,未经修理,尚不足壮大观……于是捐持钵之余,不足成功,乃募十方绅士商民,铢锱所积,土木瓦石之工,不曰而告竣。……”僧人自己募款修建寺庙,这是寺庙翻修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给孤寺乐楼修建中,就是给孤寺僧人如禄、性戒、照元三人,持钵之余仍不能成功后,向十方绅士商民募款,集大家力量修建而成。(三)信众自筹《重修玉皇庙碑刻》:“……及至大清乾隆之四十七年壬寅年,岁有本境首人何纶发心同邀叔侄弟兄人等。捐资出?洌?复旧修造庙宇,以维新。何纶又

6、复捐资装塑圣相,……远近人等又重新全堂装饰金衣……”《h城寨碑刻》:“……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培修,弟子周正德、全缘黄氏夫妻发心重换观音圣口宝塔一座……邀集亲朋重捐众姓弟子名列于后……”王训《文昌宫碑序》:“……爰捐俸倡率,择士之老成者董其事……不数月而告竣……乡之好义者,无不乐助以金《南部档案》咸丰四年档案记载:报本寺……香烟冷落,系蚁等(巫国灿、杨天柱、任国奇)先祖倡首捐资,重新庙貌信众自筹新建或翻修寺庙,有些具有一定的家族性,且多数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如在玉皇庙的修建中就是首人何纶发心同邀叔侄弟兄人等,共同翻修,各家各户捐资出树。同时信众捐资

7、修建寺庙,多是出于自身的信仰,而这种信仰都是与自身利益或生活息息相关。如玉皇庙、石城寨的修建,碑刻中就记载“祈春多吉庆,夏保安康,秋免三灾,冬除八难”,是希望祈福自身及后世子孙。(四)个人捐建《南部档案》记载,报本寺有巫国浩故先祖巫乔堂压佃僧继训师祖常业,相近百年。《南部档案》记载顺治十三年二月,邓架将祖业捐入西坪寺以便招僧的文约:立舍水田永门常住人邓架……因见西坪寺缺少常住难以招僧,自发慈悲,请凭易天龙、李正兰二人在内舍人住持僧祖隆项下,永远常住,任意耕犁。个人捐建寺庙的情况也有很多,捐赠实物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田地、树木等。寺庙里的僧人巾捐建者家

8、族招僧,而这种个人捐建的寺庙最后也大多成为了家庙,由家族世代相传,兼具了家族祠堂的功效。(五)各种会捐建《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