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

ID:22387282

大小:63.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_第1页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_第2页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_第3页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_第4页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摘要】《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爱情悲剧的小说。笔者认为,造成子君之死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子君自己的个人主体性的渐趋消失,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造成的人们之间的无法沟通是造成这一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伤逝》至今仍对读者有启发意义,鲁迅通过这样一对青年的爱情悲剧,启发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关键词】《伤逝》;个人主体性;无法沟通分类号:1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75-02发表于1925年10月的这部鲁迅唯一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悲剧小说《伤逝》,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精神彷徨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

2、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语气,以散文化的笔调,向我们讲述“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鲁迅先生深刻思考了以子君和涓生为代表的男女两性个性发展问题。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的确令人唏嘘,一个深层次上的原因是子君对个体生命的回归到传统家庭的牢笼中,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一、个体生命主体性的渐趋消失是爱情毁灭的前提个人的生命主体性,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的存在感的根据,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存在也是个人生命主体性得到最大满足的爱情,如果不是,那么这种爱情不会存在长久。尊重生命主体性的发展,可以说是爱情存在的前提。用个体生命主体性的觉醒到毁灭的道路来谈子君和涓生的爱情

3、悲剧也未尝不可。不过对于一个有五千年封建文化的国度,个人主体性的提出,至少要到“五四”运动以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讲大概没有多少主体性可言,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女性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所以子君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句亦可以说是子君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宣战,一种强有力的把握。在故事的开头,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中国女性”的“辉煌的曙色”的一面。无论是对“鲶鱼须的老东西”还是对“擦雪花膏的小东西”,她表现为“目不邪视骄傲的走了”。这个时候的子君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对生命主体性的一种强烈要求。在男权的主体意

4、识中,我们分明感知到,这种主体性一直处在一个渐趋消失的状态。子君和涓生在恋爱的过程中,给人初步的感觉是他们是平等的,是彼此欣赏的。互相的关爱掩映不了涓生性别的优势地位,子君始终处于一个仰慕涓生的位置,彼此在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在看似有力的谈论中子君似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主体,表达出自己的主体性强烈的要求,但那只是假象,不是根本,更不是现实。虽然有幸冲出封建家庭的桎梏,和涓生同居开始了二人世界的新生活,但是随着现实生活痛感的加剧,我们很快就发现两人交往后的矛盾逐渐显现,与婚前的幸福相比,在二人同居后,涓生“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个星期”。涓生开始

5、对子君产生厌倦,之后便是隔膜了。在这里,作者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作者强调的仍然是涓生和子君自身的思想弱点起到了坏作用。作者一路写下来,努力想把涓生和子君的自主婚姻写成具有典范意义,然而理性告诉作者,不能这样表迗。于是,我们看到子君与涓生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二人家庭矛盾的加深,直至最后自主婚姻的破灭。作品的一点提示或许就寄寓在这里:在黑暗社会环境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一时的勇气,一时的激情,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再也看不到子君自己所说的“我是我自己的”,

6、我们就为她捏了一把汗了。当她重新回归传统中国妇女的角色,我们的担心也就很快变为现实了。于是我们看到子君又回到与官太太们明争暗斗的狭小的生活圈子里,二人之间不再有往日的梦想了。这时,我们更多看到子君逐渐失去自我,失去了主体性的存在。个人主体性的丧失,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就是,当涓生对子君说出“我已不爱你了!”时,子君却“只有沉默”,这让人感觉实在不痛快。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守成,是放弃,是失去人格的独立。她的自我放弃明显就是一个主体性渐趋消失的过程,所以在她的反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悲惨命运的书写。正是因为她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

7、隶,她才会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二、人的无法沟通是爱情毁灭的又一成因当子君丧失掉自身的主体性以后,她的爱情不再有所附丽,生活不再精彩。究其原因,人的陌生感、个人之间的隔膜、无法沟通是不能不被重视的话题。对国民性的隔膜的批判,鲁迅先生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中无从相印。”这一“高墙”的比喻在这部小说里便是“隔膜”了。刚开始时,在爱情的感召下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