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

ID:2237497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_第1页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_第2页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_第3页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_第4页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1)[摘要]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一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中国的昆曲首次进入2001年第一批保护名录,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国的古琴艺术也获当选。两年一次的评选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欢迎。据悉,中国各地对于申报的热情非常大,以至于各地仍在发掘、征集、论证新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项目。在这种热情的背后是否真的是对于文化的保护,抑或是有着其他利益的驱动?笔者拟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人类学的诸问题,跟中国文明的关系作一个探讨。目的在于:

2、不要将这个有意义的申报工作变得庸俗化。  [关键词]口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明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遗产而言的。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财产,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对人类的整体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这种有形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比比皆是,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等这一类古代建筑和文物都属于通过人工创造的遗产。长江三峡、黄山、三江并流等等

3、又都属于自然遗产。但是,这个公约不适用于非物质遗产。在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获得通过之后,一部分会员国提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制订有关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各个方面的国际标准文件。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这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的由来。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在长时间的自身发展中慢慢形成的精神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是群体性、独创性、完整性和民族性。它在公众的集体创作中表现情感、宗教、礼仪、娱乐。(fw.nseac.编辑发布)  以下,我想从传播媒介、形式、功能和作用、与当地文

4、化的联系、传承的延续性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传播媒介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首先要探讨的是它的传播媒介,这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差别。非物质文化通过媒介才能够产生和存在,而只有通过媒介,非物质文化才得以继承,同时也有可能得到保护。在运用媒介工具方面,仔细分析,在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这两者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差别。    1.口头文化遗产的媒介  口头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就是人类的口头传播。有的人将之翻译成口述,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口头还包括了口头演唱。并不局限于叙述。其媒介工具是人类的口,也就是由人的这一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进行有序组合具

5、有意味的内容,其中包括用口来表达的语言,叙述的故事、史诗,用口头进行传唱的民歌、历史故事,用某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来进行信息联络、传递消息、暗语。围绕着口头表达这一特质,可以引申出很多形式。西方的口头传说故事,史诗,吟唱诗人的作品都属于这一类。虽然当时没有用文字传下,但是口头传说这一个最古老的文化传承方式,使古希腊人的历史可以代代相传,并成为后来用文字根据传说而记载的正史。古希腊同时还有很多的口述历史,其代表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着重的就是口述,究其原因是因为古希腊拼音文字是后来借用腓尼基人契形文字为源,故此西方的口述历史特别发达,用讲故事

6、的方式来叙述历史。古希腊的口述史诗和吟唱文学,都属于人类的口头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将人类对于远古时代的记忆完整地保存下来。  “故者,古也。”(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的讲故事就是讲“古代的事”,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口头传承。但是在中国的殷商时代,文字的发明,使记录古代事迹的口述故事可以通过文字保留下来,后代历史学者往往又用修史的方式改造远古传说,成为所谓钦定正史,于是口述历史的传统就不如西方那样发达。这也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显著不同点。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古代典籍中找到这种传说的痕迹。保存到今天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分为《风》、《雅》

7、、《颂》三大部分,其中的《国风》部分,就是用口头传唱的一大批民歌。传说周王室每年春天要派“行人”“道人”(专门为王室采集民风的史官)到十五国民问采风,采集民歌,用来献给官府,作为一种对老百姓的民意调查,让统治者知道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风”既可以作为风俗民情讲,也可作为讽谏时政之说,由国风可见民间生活。这种民歌也就是现代意义的口述史诗,口头创作的历史。传说周代的民歌成千上万,孔子将其中的三千余首进行删改编辑,选其中三百零五篇,作为一种经典定本,这就是《诗经》的由来。本来是活泼泼的口头传唱民歌,经过一番删改之后就变了样。“诗言志,歌咏言”。  

8、原本是最早的人类口头文化遗产。但是经过孔子改订写成书之后,就变成了文字材料,虽然这样一来流传保护就容易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