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ID:2237358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_第1页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_第2页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_第3页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_第4页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丁丙诺啡是一种阿片受体部分拮抗-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效果强、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轻等特点。丁丙诺啡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但临床未见严重呼吸抑制发生。丁丙诺啡肌肉注射后吸收良好,可通过胎盘及血-脑脊液屏障,在肝脏中代谢,随胆汁和粪便排泄。由于丁丙诺啡与阿片受体结合牢固,具有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的特点,而且具有激动和拮抗的双重作用,所以该药的安全性高,很少产生药物依赖,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有着更为广大的空间。丁丙诺啡主要用于各种术后镇痛及癌症疼痛、烧伤后疼痛、脉管炎引起的肢体疼痛、心绞痛、其他内脏痛的镇痛。丁丙

2、诺啡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的用药剂量报道不一,亦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丁丙诺啡用于PCEA的最佳剂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学家学会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152例,男57例,女95例,年龄20~67岁,平均(38.2±8.2)岁。手术患者无长期使用镇痛药和镇静药物病史。  1.2方法根据手术需要确定相应的硬膜外隙穿刺麻醉,局部麻醉药为20gL-1利多卡因,术中达到满意的麻醉效

3、果,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采用100mL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镇痛。根据给予丁丙诺啡的剂量不同将152例患者分为Ⅰ、Ⅱ、Ⅲ、Ⅳ、Ⅴ组,5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Ⅰ组患者镇痛药为0.30mg丁丙诺啡(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75)+5.0mg氟哌利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95)+150.0mg丁哌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839),Ⅱ、Ⅲ、Ⅳ、Ⅴ组患者的镇痛药中丁丙诺啡剂

4、量分别为0.45、0.60、0.70、0.90mg,其余镇痛药剂量均与Ⅰ组相同。术毕以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给药模式维持,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1,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并常规进行术后持续的低流量吸氧和血氧饱和度监测8h以上。   1.3效果评估PCEA后监测患者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rate,HR),每小时测定1次呼吸频率(respirationrate,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ofpul

5、seoximetry,SpO2),PCEA后0、2、4、8、24、48h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记录SpO2前10min停止吸氧,记录完成后再重新吸氧。  1.4镇痛效果评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评定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但不严重,患者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到影响,需用镇痛药;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影响,需用镇痛药。镇痛效果达到0级为优,1级为良,2、3级为差。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

6、n;标准差(x珋±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5组患者SBP、DBP、HR、RR及SpO2比较结果见表2。PCEA后5组患者SBP、DBP、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5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结果见表3。Ⅰ、Ⅱ、Ⅲ、Ⅳ、Ⅴ组患者镇痛优良率分别为50.0%、100.0%、100.0%、96.2%、100.0%,Ⅰ组患者镇痛优良率显著低于Ⅱ、Ⅲ、Ⅳ、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Ⅳ、Ⅴ组患者镇痛优良率比较差异均

7、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Ⅰ、Ⅱ、Ⅲ、Ⅳ、Ⅴ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分别为1例(3.8%)、2例(5.3%)、2例(7.7%)、4例(15.4%)、5例(19.2%),Ⅰ、Ⅱ、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Ⅴ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分别为15、20、15、15、15例;Ⅰ、Ⅱ、Ⅲ、Ⅳ、Ⅴ组患者发生尿潴留分别为1例(3.8%)、2例(5.3%)、6例(2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