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972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初中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编整理的初中课外活动计划,供参考! 一、活动宗旨 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遵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活动分成选修、必修两类
2、。 (一)选修类设置如下: 1、篮球;2、足球;3、排球;4、乒乓球;5、羽毛球;6、拔河; (二)必修类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初中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编整理的初中课外活动计划,供参考! 一、活动宗旨 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遵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活动分成选修、必修两类。 (一)选修类设置如下: 1、篮球;2、足球;3、排球;4、乒乓球;5、羽毛球;6、拔河; (二)必修类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初中课外活动计划安排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编整理的初中课外活动计划,供参考! 一、活动宗旨 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切
4、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遵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活动分成选修、必修两类。 (一)选修类设置如下: 1、篮球;2、足球;3、排球;4、乒乓球;5、羽毛球;6、拔河; (二)必修类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3、羽毛球;4、足球;5、排球;6、跳绳(单人或花样、集体);
5、7、毽子;8、体育游戏等。 三、活动时间 1、选修类活动课统一安排在每天16:35-16:55。 2、必修类活动课体育组根据各班体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 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教务处、年级部与体育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
6、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有关部门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学校安排,特成立初中课外阅读欣赏兴趣小组。 二、活动内容: 本小组将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包括背诵古诗、文学作品点评;名家名作赏析,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名家名著。 三、活动对象: 初中
7、学生。 四、活动时间: 每周一、四、五下午 五、活动地点: 阅览室 六、主要措施: 1、指导孩子读书:比比谁读得多,争当小书迷。 2、懂得合作,读书小组协作阅读、创作,布置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写作。 3、玩一些积极有益的游戏,丰富学生的体验,收获成功,感受快乐,学习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乐”中学。 4、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多创新,学会欣赏名篇佳作,会运用一些好词佳句。 在学校,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
8、义精神。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制定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们很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以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思想上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上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