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

ID:2236760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_第1页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_第2页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_第3页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_第4页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庄子》中讽喻修辞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分析  对于讽喻修辞的准确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讽喻,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杜撰或借用流传下来的他人杜撰的故事来寄托启发、规劝、教导或讽刺谴责等意义的一种措辞法,大都用在本意不便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确切的时候。[1]分为援引流传的寓言、故事;自编的寓言、故事[2]两类。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阐述其思想时并没有采取直言说教的方式,而是选择在文中大量使用了讽喻这一较为间接的修辞手法,这种选择绝非偶然,是庄子观察了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状态之后所作出的最为正确的选择。其《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

2、语。[3]在他看来,向人们郑重其事的讲解自己的思想是极为抽象不易于理解的,所以就有了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4]所以讽喻修辞在《庄子》中的大量运用,不单单具有语言学意义,而是负载着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庄子思想的诸多特征,涉及庄子思想的方方面面。  一.参透人生的讽喻  庄子能将讽喻修辞运用到如此深入人心的境界,归根到底在于庄子对人生世界的参透,参透后所看到的世界是充满肮脏和虚伪的,庄子便是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一人。他的思想超前,对事物的观察可以窥其本质,这种能力来自于他对现世的绝望,绝望后的他可以更为平静和客观的审视世界,也使他更加

3、超脱自然,了无牵挂,顺应自然。  在《内篇•德允符》中庄子故意将申屠佳与子产的强烈对比来说明得道者未必是世俗上的达官显贵。申屠佳是受刑残疾之人,而子产是有名的贵族,在世俗的立场上,前者卑而后者尊,子产羞于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申屠佳同进出,以此来讽刺那些斤斤计较形骸之外的高低之别,不能以平等之心待人之人。以子产这样的思想是不可能得道的,而申屠佳虽然遭受刑罚,却不以为辱,顺安天命,终获得了心灵的平静,淡泊安然。人不能以地位尊卑来判断别人的德行,也不能以形骸是否完备来衡量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得道之人早对形骸之外的千差万别视若无睹。因此庄子提出圣人无情的观点,无

4、情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并非是达到毫无感情,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对待苍生。在他看来世界万物虽然差异明显,但却并非绝对,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天下事,宇宙万物都出自于道,同与异皆来自于人自我的成见,人们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因此轻易地断定自己为是其他人为非,《内篇•齐物论》中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二.警醒世人的讽喻  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认为圣人不死,大道不止,儒家所推行的仁义礼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圣人制定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是为了防范

5、作奸犯科,确保社会秩序井井有序,而心术不正之人却正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去做更大的恶事。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谋略家一面用仁义礼法装饰门面,一方面残害百姓,玩弄法制。庄子认识到了仁义礼法在实施中的虚伪性,虽然圣人不死,大道不止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无法忽视,人们应会分辨真善与伪善,真圣人与伪圣人。  《内篇•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用蝉和小鸠嘲笑大鹏的故事来讽喻那些

6、不能得道的世俗之人,因为其思想的狭隘,知识的有限,是永远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人的知识、思想、见识都是有局限的,对某些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之事,以小度大,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和无知,而以大度小,又会狂妄惹人厌恶,庄子告诫众人,为小者,应以大者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积极上进,而为大者,应牢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自以为大。  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外篇•天运》,天鹅不用日日沐浴,也仍然是浑身雪白,乌鸦不日日染黑,也依然是黑的。庄子用天鹅和乌鸦来讽刺那些显露才能和智慧的爱慕虚荣之人,天鹅是白的,乌鸦是黑的,不

7、用刻意表现,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有才能的人需要的是发挥才智,而不是炫耀己长。成为虚荣的俘虏,人们会不由自主的用金钱、权利、地位来彰显自己的能力,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为了这样虚无的虚荣心,人们会不得不不断地获取这样彰显身份的外物,而再多的外物填补不了虚荣的空缺,最终导致失去精神和内心的自我与自由,为了外物而耗损自身,还有可能落得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染疲役而不知其所归的境地。庄子希望世人能够修炼充实自己的内心和精神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去除心中的浮躁与虚荣,才能学会肯定自己,淡然地面对世事沉浮,得到心灵的净化,以此摒弃虚荣外物对人生的牵绊。  含有劝诫、警醒、谴责

8、的故事在《庄子》中比比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