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4339
大小:4.03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电子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设计题目:可编程字符发生器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班级:设计者:指导教师:刘贵栋设计时间:2010.12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说明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制作一个可编程字符发生器,用点阵式LED发光矩阵作显示器件。二、设计要求1.点阵式LED发光矩阵为8×8规格。2.用EEPROM存储器存储待显示的字符。3.字符数大于4,字形自定。4.实现顺序显示,流水显示或循环显示等中的一种工作方式,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三、设计过程
2、1.设计方案:①.可编程字符发生器的整体结构:可编程字符发生器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时钟信号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信号频率158.73Hz)提供;地址计数单元由两片74LS90、一片74LS93和一片74LS161组成(两片74LS90级联成25分频电路,74LS161和74LS93级联成32进制加法计数器);地址存储空间EEPROM由一片DQ2816A-250组成(2816存储待显示的字符),其地址线由地址计数单元提供;列选信号由2816的输出端提供,行选信号由74LS138的输出端提供(74LS138的输入端由74LS93的8进制计数部分提供)
3、,行选和列选信号产生电路分别为显示屏的行与列提供选通地址线;发光二极管8×8点阵显示屏用来显示字符发光二极管点阵显示屏用来显示字符,它有8根行选线和8根列选线,其中行选线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列选线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行选线接高电平(逻辑“1”)、列选线接低电平(逻辑“0”)时发光,将LED阵列旋转90度,改为行选线为低电平有效,列选线为高电平有效,方便实现逐行扫描。由于扫描频率足够高,人眼不能分辨其中变化,发光矩阵上就会显示为完整字符,就能看到设计的流水滚动效果。②.可编程字符发生器工作流程:接通电源后,时钟脉冲输入,地址计数器开始计数,EEPROM对应的地址单
4、元中的代码输出,以驱动列选线产生电路。地址计数器同时又为行选信号产生电路提供地址线,随着地址计数器计数值的变化,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逐行扫描,显示屏上显示出字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2.设计电路图及工作原理:555定时器与两个300Ω电阻和一个10uF电容接成为一个时钟频率为158.73Hz的多谐振荡器。该时钟信号直接送入74LS93的CLKB端,为74LS93的八分频提供时钟,74LS93的QB,QC,QD端为八进制计数器,接入2816的低位地址A0,A1,A2。同时74LS93的这三位输出接入74LS138译码器的A,B,C三个输入端,进行译码,产生行选
5、信号(如下图所示)。同时,555定时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两片74LS90的25分频后(6.35Hz)接入74LS161的CLK端,为74LS161提供时钟,同时74LS161的进位输出端接入74LS93的未用的CLKA端,这样74LS161的四个输出端加上74LS93的QA端,就构成了一个32进制的计数器,这五个输出端分别接入2816的高位地址A3,A4,A5,A6,A7。2816的数据输出端Q0-Q7作为列选信号接入LED阵列。3.EEPROM存储内容:2816的A8,A9,A10地址均接低电平,选取0x000-0x0FF的地址空间存储待显示的字符。设计的显示
6、字符为“HELP”,故以“H”字符为例说明字符的实现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地址空间为0x000-0x03F,其中地址的低三位循环的速度比较快,高五位变化速度比较慢,所以8个字节为一个稳定状态,由于视觉暂留现象,可以显示出完整字符:地址空间存储内容显示字符0x000-0x00700000000000000000x008-0x00F00000000000000440x010-0x01700000000000044440x018-0x01F00000000004444440x020-0x027000000004444447C0x028-0x02F00000
7、04444447C440x030-0x03700004444447C44440x038-0x03F004444447C444444每个状态能持续0.157秒,每个字的显示需要1.26秒,因此,连续起来看就出现流水滚动的效果了。四、设计实物演示1.实物连接图: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2.显示的字符(“H”、“E”、“L”、“P”):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五、设计总结与感想参考书籍[1]王立欣,杨春玲.《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26-227.[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
8、].高等教育出版社.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