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模式的颠覆

“万能”模式的颠覆

ID:22360455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万能”模式的颠覆_第1页
“万能”模式的颠覆_第2页
“万能”模式的颠覆_第3页
“万能”模式的颠覆_第4页
“万能”模式的颠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万能”模式的颠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能”模式的颠覆摘要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报道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万能”模式 经济报道 三重困境 独立话语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的新闻事业在这60年里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作为媒体内容中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晴雨表”的经济报道,也在这60年里实现了跨越发展:在社会和经济环境变迁的基础上,不断冲破积习多年的“万能”模式,实现了独立话语的创建,如今又迈向了专业主义精神锻造的新阶段。  《人民日报》主办的《讽刺与幽默》曾经刊登一篇题为《万能表》的文章,全文如下:  。在__以来的大好形势下,在__会议精神的鼓舞下,__党委认真贯彻执行__精神,

2、组织党委一班人围绕__专题,反复学习了__文件,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__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开展__的重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贯彻执行__的自觉性,在提高认识6々基础上,他们针对本单位__的特点,狠抓了__工作,做到了__,从而有力推动了厂里的生产,到__为止,全厂已超额完成了__计划的百分之__,总产值达到__,比去年同期增长__,群众高兴地说:‘__’,目前,__厂的干部群众正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力争为__做出新的贡献,”  [(原文注)本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段落清楚,主题突出,适用于所有工矿企业的新闻报道,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同志均可使用,使用时稍加填写就可成为一篇正规的新闻

3、稿了]。  这是一种“流行”了多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呆板的写作模式,反映了经济报道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状态的历史:视界封闭、文风僵化、缺乏个性的经济报道长期不被受众看好,逐渐产生相当大的心理抵触。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报道长期滞后。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总署作出“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全国报纸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当尽可能地服从于这个任务”;尽管19

4、54年7月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报纸工作的决议又明确指出:“经济宣传所占的篇幅,不应少于报纸版面的百分之四十”,但以上对于推动经济报道的发展无疑是个相当利好的重要“决定”和“决议”并没有促进经济报道的发展。相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报道与其它类别的报道,如时政报道,并没有区分开来。因为界限模糊,经济报道在媒体上的地位便是边缘化和非主流的,这种状况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彻底改变。    一、三重困境的束缚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报道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是和当时中国社会以政治为中心的导向分不开的,类似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泛政治化倾向,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把政

5、治取向作为其行为的唯一价值诉求。所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正因为如此,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起了新型的新闻事业,并且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中也相当重视经济报道,可是对于当时的中国媒体来说,其特有的单一属性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运作必须服务于政治这个中心。  泛政治化的中国社会促成了这样的媒介场景:“经济新闻总量不足,多集中于会议和各种宏观经济关系,反映各个领域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不多;在报道质量和理念上,对于经济新闻的社会作用、服务对象不够明确、片面强调指导性、思想性,忽略群众生活,离生活较远,实用性不强,服务于政治,把经济进行政治化处理,对经济了解少

6、;报道视角多从上级角度出发,少从群众角度考虑,报道生产过程多,而缺少经济生活以及消费、流通等领域的报道”。  不管对那些特殊年代的经济报道做出怎样的概括和评说,其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受制于政治的需求,如是,经济报道的目的完全倾斜于宣传的导向,旨在上对下政令的传达。或者树立各级领导者“良好的”政治形象。受制于政治的需求以及传播价值取向(宣传)的单一化,使得经济报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脱离政治的视角来操作。而极“左”时代充满了“假、大、空”的政治术语、流淌着浓厚说教味的“浮夸”报道,则是政治领域的狂热运动在经济报道领域的反映。“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的文章《郑州卫星社坐

7、上了卫星,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紧随其后的《红光赶超卫星,小麦亩产3605斤/永胜胜过红光。亩产3664斤》、《青海小麦亩产8585斤》等报道掀起了中国新闻史上的‘浮夸风’。随后,花生、茶叶、棉花超产的经济报道四处开花,大量虚假经济新闻被炮制出来。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经济报道讲究实用,热衷为人们克服经济、生活困难提供方法。如报纸津津乐道于《一斤油炸出五十一斤油条》以及如何做好红薯、窝头等。还有‘以钢为纲’的宣传,如《破釜沉舟全力以赴,9月破万吨,10月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