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

ID:22360124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_第1页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_第2页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_第3页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_第4页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胡塞尔现象学中作为科学奠基的“生活世界”概念,把它放在中国哲学的传统加以观照,试图对其进行一种新的本体诠释,由此拓展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关键词]生活世界纯粹意识生命身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却对它有不同的观照。这种观照在西方哲学中经过从古希腊的宇宙论中心向近代人类中心论的转变,又演变为胡塞尔(Husserl1859-1938)后期现象学的“生活世界”(Lebensordialeeditationen)引论部分,载《胡塞尔全集》德文版,第一卷(HusserlianaI,hrsg.vonStrasser,1950

2、,DenHaag,MartinusNijhoff)。[7]参见德国当代女现象学家ElisabethStroeker的《胡塞尔著作选本》(HusserlseinerVerlag,Hamburg,1992),第105页。[8]参见耿宁(IsoKern)的论文“作为客观科学的基础问题和作为普遍的真理与存在问题的生活世界”(DieLebesderobjektivenarbach合著的《胡塞尔思想介绍》(EdmundHusserl:DarstellungseinesDenkens),FelixMeinerVerlag,1989年,第202页。[15]参见胡塞尔《笛卡儿沉思》

3、第44节。[16]参见张祥龙“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的含义与问题”,载罗家昌等主编《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第217页。[17]参见《危机》,第452-462页。[18]参见ElisabethStroeker的《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HusserlstranszendentalePhaenomenologie,Frankfurt,1987),第208页。[19]参见《胡塞尔全集》德文版第九卷,第55页。[20]我认为,胡塞尔晚年的思考显然多少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尽管当后者把自己的力作《存在与时间》恭敬献上时,他

4、才读了二十来页就仍到一边,从此再不过目。[21]《危机》,第130页。[22]同注(16),第200页。[23]同注(16),第209页以降。[24]陈立胜君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在“世界”问题上的本质区别有独到的看法,参见他的力作《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9年,第177-181页。[25]正如阿多诺(Adorno1903-1969)所批评的那样,整个欧洲哲学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追求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达到了它的顶点。胡塞尔以纯粹自我的构造活动为基础区分出“意向活动”(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5、。参见阿多诺《认识论的元批判——对胡塞尔和现象学二律背反的研究》(ZurMetakritikderErkenntnistheorie:StudienueberHusserlunddiephaenomenologischenAntinomien,inGesammelteSchriften5,Suhrkamp,1997)。[26]参见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4页。[27]见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序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28]胡塞尔以为通过现象学还原就可以找到直接把持生存的基点,我的见解与他恰好相反,正是所谓的现象学还原,遮隔

6、了我们对自己生存的直接把持,所以要再来一次生命的还原。[29]参见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第181页。[30]《语录》,《陆象山全集》卷三十四。[31]《中庸》二十二。[32]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人民出版社,北京,1999年,第227页。[33]台湾学者林安梧先生2001年3月应邀来中山大学作学术讲演,对此作了精彩的论述。[34]胡塞尔现象学有关身体构造的分析随处可见,后来法国的现象学家梅诺·庞蒂(Merleau-Ponty)更是发展出一套精细的身体知觉现象学。[35]关于心身关系的辩证法,法国现象学家梅诺-庞蒂在

7、《知觉现象学》和《行为的结构》中都有非常得当周全的分析论述,可参考。[36]有心的读者可以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中得知“时间”(Zeit)不同于“时间性”(Zeitlichkeit)的道理。[37]小乘主张“人我空”,大乘除此之外还讲一个“法我空”。这个概念类似胡塞尔的“前构成之域”,“源始的被动之域”或者“没有任何认知成就之域”,参见陈立胜君的“生活世界:来自现象学方法的透视”,载《论衡丛刊》(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页。[38]老子《道德经》章1。当然,老子的道本体思想与佛家的“空”还不是同一回事。[39]参见

8、牟宗三《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