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现象学刍议

“节日”现象学刍议

ID:22359237

大小:7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8

“节日”现象学刍议_第1页
“节日”现象学刍议_第2页
“节日”现象学刍议_第3页
“节日”现象学刍议_第4页
“节日”现象学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节日”现象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节日”现象学刍议摘要:本文从现象学角度探讨了节日的含义。从北京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谈起,继而探讨节日现象是否合乎理性,阐述节日的四种,并认为其中最原本的是“天地时气交和之节韵”。接着通过一张包含十几个“节素”的表格来分析节日的结构,显示中国、印度、西方节日主流形态的区别。在讨论“怎样过的才是节?”时揭示节日的时间含义。最后表示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现状的担忧。英文题目与摘要:Title:PreliminaryDiscourseonthePhenomenologyofFestivalsAbstract:Thepaperinquiresthemeaningsoffestivalfromphen

2、omenologicalperspective.Startingfromaneenonaccordsongsofseasonsorthetimingofyin-yangforces”istheprimary.Then,thestructureoffestivalsislaidbarebyatablecontaining16“festivalemes”,shoongChinese,Indianandplicationsoftimeinfestivalsarerevealedinthediscourseon“s)所塑造成的,那么,就确实可以设想,他们是不怎么需要过节的。只要是被父母所育,唱童谣听

3、童话长大,活在由家庭组成的社团、乡土和民族之中的人们,似乎是不会不过节的。节里面好象总有某种故事性,或被编造出来的东西。我在美国留学,5岁的儿子刚接来几个月就赶上过西方的圣诞节。为了让他尽快进入西方文化,也为了让他快活,我对他讲了一个老掉了牙的西方故事:圣诞节前夜,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进来,在孩子们床头的袜子里放进圣诞礼物。如果谁是好孩子,礼物就会更可爱。他睁着大眼睛听我讲完,就乖乖地睡了。自然,我们这做父母的就代行“圣诞老人”之职,把买好的与别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在半夜里偷偷塞进了袜子。第二天一早,我被孩子惊喜的叫声唤醒。我同他一样欢喜,因为我看到他的眼睛是发光的。但是,他上一年级以后,逐渐开始

4、知道这里面的名堂了。最后有一天,在圣诞节又快到,而大人们又提及什么“圣诞老人”之时,他胜利地向我们宣布:“That’salie!”(那是个谎言!)。我多少有些悲哀。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但也失去了些什么。他戳穿的是那比较纯朴和可爱的故事。这种早早的“去魅”使得美国社会需要更强刺激的故事,比如成人们有华尔街的、比尔·盖茨的、克林顿的、好莱坞的故事,孩子们则有迪斯尼动画片的、迈克尔·乔丹的、校园枪杀案的故事。这些故事,绝大多数美国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戳穿它一些,但总也不会被完全戳穿。是不是西方的节日过于人格化(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而我们的大多数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因为比较自然,

5、就过得比较理性呢?毫无疑问,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在这一点上有重大不同(以下将讨论),反映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不同取向,但我们似乎还是不能说中国的节日是完全理性的,如果这“理性”是指一些人心目中的实证理性、功利理性或概念形而上学的理性的话。比如农历(夏历、阴历[实为阴阳合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与天象(月圆)和自然时间有关,而月圆可以被解释为象征团圆。但这种理由绝不足以说服“理性”相信这两天应该被特殊化出来,当作岁首和中秋的团圆节,那么有力地影响了传统中国人的行为和感情。其他月份中也有月圆,为何不被特殊对待呢?如果正月有某种特殊性的话,八月的特殊性在哪里呢?何况,元宵节

6、被视为“灯节”、“上元节”,要祭神(太一神、门神、床神、紫姑神),吃元宵和观灯,“万民同庆”;中秋节则祭月、吃月饼、送瓜求子等;这些就更是说不清楚其理由的“风俗”了。如果说圣诞老人在圣诞节之夜从烟囱里进来送礼是谎言的话,那么元宵一夜掌灯[可]娱神、中秋送瓜[可]求子、九月九日重阳登高可辟邪之类的说法是否也是谎言呢?让我们想一下,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谎言呢?明知是甲,却说成非甲,或说成乙。我对孩子所讲的“圣诞老人”,确有谎言之嫌。即使这样,也还有回辩的余地,比如我可辩之曰:“我相信有精神上的圣诞老人,家长不过代行其事。”说中秋送瓜可求子、重阳登高可辟邪就更有模糊之处,很难说它们是严格意义上的谎言

7、。贬者或讥为“迷信”,褒者或赞之曰“追求幸福之良风美俗”。当然还可以问:这种追随节日风俗的行为中有没有(萨特意义上的)“自欺欺人”呢?人们每年如同候鸟一样,在春节、中秋节之前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去过节团圆,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它们与平常的假日差距那么大?从实证理性的角度讲,人们确实可以不过这种节日,不花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而并不真的缺少了什么。现代都市人也似乎正在变得有些“节冷淡”起来。看来,任何节日中都有超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