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

ID:22348291

大小:6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上传者:U-24965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_第1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_第2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_第3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_第4页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作者:王虹淼指导教师:董慧摘要: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穆斯林的足迹。尤其是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这些在文化意义上达到典型高度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君璧的主要性格特点。由此传达出霍达对本民族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梁君璧;宗教信仰OntheTheFuneraloftheMusliminLiangJunbiImageAbstract:HuoDanovelsinthefuneralofMuslimuniqueAngleofview,theprofoundconnotation,reviewsthefootprintsofChinesemuslims.Especially,LiangJunbiHanZiqishapedintheseculturalsignificancetotheheightofthetypicalcharacters.ThispaperwilldiscussthedifferentAngleofMuslimfuneralLiangJunbioneofthemaincharactersofthemaincharacter.ThisHuoDaconveyournationalreligionandtraditionalcultureofdeepconcern.Keywords:Muslimfuneral;LiangJunbi;religion《穆斯林的葬礼》是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冰心评其为:“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一支异卉奇花,挺然独立。”①作品展示了一个穆斯林琢玉家族三代人60年的人生遭遇,命运沉浮与爱情悲欢。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对《穆斯林的葬礼》中主要人物之一——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梁君璧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进行阐述,透过她传达出作家对本民族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与忧思。一梁君璧的主要性格特点(一)坚强善良梁君璧是坚强的,当她的父亲猝然惨死时,年仅十五岁的梁君璧并没有像母亲和妹妹一样崩溃,而是异常冷静。她没有叫喊,她知道应该让父亲静静地走、从容地走。当时就连她的奇哥哥都乱了阵脚,问梁君璧该怎么办。梁君璧的冷静沉稳在这时完全表现出来了,她冷静的安排着爸爸的后事。然而父亲的离开不是灾难的终结,而是才刚刚开始。随后落井下石的蒲老板要求梁家遵守合约赔偿一千八百多块大洋,这对刚刚失去主心骨的梁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梁君璧并没有被困难压倒,她毅然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偿清了债务,为的就是能挺直腰板做人,在仇人面前拥有尊严。当韩子奇要投奔仇人后,梁君璧独自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开了一间茶水店来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韩子奇来到家跟前,梁君璧斥之为“蒲寿昌的狗”,不让他进门。直到韩子奇说出拜师学艺是为重振家业时,梁君璧终于找到了可以让她托付一切的力量。当她认识到师兄与父亲的不同时,能敢于正视自己心中的情感,勇敢的表白自己的心意,“奇哥哥,我帮着你干,你娶了我吧!”③这一刹那,梁君璧金玉一样美好的生命大放光彩!梁君璧成婚成为韩太太后,为儿子天星庆祝百天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要饭的妇女,她听见婴儿的哭声就像疯了一样夺过孩子就给他喂奶。当知道妇人惨痛遭遇后,泪水浸湿了梁君璧的手帕,她不忍心把孩子夺回来,把妇人赶走,“就让天星暖一暖她的心……”②最终已经成为韩太太的梁君璧把这位妇人留了下来,成为了家里的一员。在她中年时期变得冷酷无情时,善良的特征也不是踪迹全无的。在她内心深处还是爱妹妹、爱丈夫、爱孩子的。只是这些隐藏的太深太深,甚至不被人发觉,更多的时候被表面的现象遮掩了。最后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她的善良本性又开始回归了。她流泪为女儿送行,柔肠寸断的和丈夫诀别。在生命即将落幕时经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人性美的力量。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二)小市民化梁君璧是一个生活在繁华古都的底层平民。她身居陋巷,混迹于市井,其思想掺杂了宗教所摒弃的强烈的世俗功利性色彩。与之不同的是,张承志笔下的穷回回即使在极度的贫穷和无边的苦难压迫之下,也没有玷污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善良高贵的灵魂。而梁君璧的思想则承袭着浓重的封建观念,熏染着散落于底层所表现出的自私自利的小市民气息。④随着少女时代的终结,梁君璧成为了韩太太。重振奇珍斋初期,她与韩子奇并肩作战,共同支起了这个家。但是随着韩子奇事业做大,见识增多,他本身又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这样就与自甘平庸的梁君璧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梁君璧本来就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而她本身又不思进取,把自己闭锁在家庭生活的狭小圈子里,拒绝外面世界的精彩,对于自己与丈夫之间的距离毫无警觉。儿子百天时举办的“览玉盛会”将梁君璧的生命缺失完全折射出来了。这时的她已变得目光短浅、品位低俗。韩子奇独出心裁搞得“览玉盛会”,以玉会友,以显主人之清高。而梁君璧对此却甚为不解,她觉得不如卖了钱揣在腰包里,只认得当下的利益却不知为长远做打算。而且气量狭小、不识大体。对憋着气而来的不速之客蒲寿昌,她眼里只有仇人而没有客人的概念,当面就给人家一顿难堪。如果不是韩子奇和妹妹委婉得体的的应酬,“览玉盛会”就不会有圆满的结局。此时的她已经没有能力与韩子奇并肩而战了。当韩子奇决定为了护玉要带着家人远走它乡时,梁君璧坚决反对。因为她只知道奇珍斋搬不走,房子搬不走,满屋子的玉也搬不走。她只知道钱是人的血脉,没有钱就寸步难行,有钱人才能在人前直起腰来。甭管什么时代,谁也不能离了钱,谁也不能喝西北风过日子,她穷怕了。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世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感情。她不懂得玉的观赏价值,更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值。她所在乎的只有玉值多少钱,能给她换回多少东西,她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守财奴。更让梁君璧生命蒙尘的是,她在韩子奇远走英国,自己独立支撑起奇珍斋时对蓝宝石戒指的失窃事件的处理。由于她爱财心切、无端猜疑,逼走了原本可以给她鼎力帮助的老候,但令梁君璧没有料到的是老候的离开动摇了奇珍斋的根基。伙计们为老候感到不值的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下场,就都离开了。因为梁君璧的无端猜疑直接导致了韩子奇为之奋斗一生的奇珍斋倒闭了。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三)冷酷无情梁君璧是整本小说中最宗教化的人物。她从小生活在穆斯林的氛围中,像爸爸妈妈一样信奉真主,并以伊斯兰教的教义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和生活的宗旨,这使她成为穆斯林的最虔诚的信徒和忠实的捍卫者。她潜移默化地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是祖祖辈辈的穆斯林妇女的样儿。她相信真主知道她的一切并赐给她幸福与安宁。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融在她骨子里的宗教信仰和几百年“回回”心理积淀支配了她的一生,使她在面临苦难时表现的坚强勇敢;在面临亲情与宗教,信仰与现实、回族文化与华夏文化冲突相撞时,显得不尽人情。她在封闭、保守的心态中信奉真主,近乎冷酷地恪守着教规教义。她自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教徒,而其他人在信仰方面一旦有一丁点儿她所认为不符合教规教义的行为,她便会以信仰和教义为皮鞭,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抽打。 新月是梁君璧名义上的女儿,实则外甥女。“她好像又看见了妈妈那阴晴难以捉摸的脸,虽然也有过笑容,也有过亲切的话语,但更多的是冷漠甚至是冷若冰霜,使她常常本能地惧怕妈妈,回避妈妈……”⑤这就是妈妈给女儿的感觉。母女关系应该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可当被这样诠释出来时,女儿感觉到的只有冷漠与无情。作为母亲,她将对妹妹和丈夫的怨恨迁怒于新月:对女儿的前途毫不关心,言语之间处处排挤。新月与楚老师之间是从心灵到外貌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牵挂、思念。当楚老师不顾自己母亲的反对,毅然踏上他的爱情之路时,他却没有想到,克服了诸多难题之后,原本以为爱情的曙光就会在眼前时,无情的宗教彻底的将他的理想粉碎。梁君璧知道新月与楚老师相恋之后就百般阻挠,想方设法的拆散他们。她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他们隔着教门呢!原来穆斯林不能跟“卡斐尔”做亲。可是她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君璧所说的“卡斐尔”是《古兰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那些亲眼看见穆罕默德的圣行,亲耳听见穆罕默德的劝谏,而不信奉伊斯兰教,昧真悖道的人,这些人都是恶人!但是穆罕默德生前并不曾到中国传教,不了解伊斯兰教教义的中国人不该统统纳入“卡斐尔”之列。西域的伊斯兰国家古时称中国汉人为“赫塔益”,词义为异教徒,与阿拉伯的“卡斐尔”有明确的区别。而这些又有谁向梁君璧解释呢?她固执地把楚老师称为“卡斐尔”。即使教规上有所规定,但这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却不是绝对避免的。元、明以来,以至当代,回男娶汉女,回女嫁汉男的都不乏其例。可是这却不能说服一心想拆散他们的梁君璧。他们之间那从前的相依相知、相互倾慕、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宗教信仰的横亘面前也只不过是过眼浮云罢了。新月都已经病入膏荒了,而楚老师可能是目前她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都到了这个地步,梁君璧却还说不能打破回回的规矩。难道这世上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还有什么能大过她女儿的命吗?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母亲呀!面对病重女儿的苦苦哀求,梁君璧却严厉的说:“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⑥被仇恨和宗教意识冲昏了头脑地她,竟然生生的扼杀了女儿活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点希望,加速了女儿的死亡!(四)变态阴鸷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石,没有爱情的婚姻,即使看上去再和谐,那也只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梁君璧与韩子奇的婚姻就是如此。他们的结合不能说没有一点爱情成分,但这其中包涵更多的是韩子奇对待师恩的报答以及对玉的热爱。应该说他们之间兄妹之情比夫妻之情更甚。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梁君璧关心的只是花销和收入,根本不曾了解丈夫的内心世界。两个人虽然在一起生活,但感情却越来越疏远。他们的婚姻留下的仅仅是形式而已。假如没有战争,韩子奇没有避难海外,那么这段婚姻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破裂的一天。但是爱情是不容蒙蔽的。韩子奇最终在遥远的英国与梁冰玉相爱。可是这期间梁君璧却独自带着儿子在战争的硝烟中辛苦却充满期待的操持整个家业。然而十年的等待,久盼归来的不是重逢的喜悦,却是丈夫与亲妹妹的背叛以及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背叛,这几乎让她崩溃。她无法若无其事的原谅丈夫的背叛,但是宗教信仰的文化传统在她思想中的深刻烙印使她亦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婚姻。她在这种矛盾心理中心灵逐渐扭曲,在以后的岁月里变成一个变态阴鸷的女人。为了找回被丈夫背叛所带来的心里不平衡,她要家里的人都听从她的,以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她俨然成为了家里的慈禧太后。她在韩子奇面前更是如此,新月感觉到父亲的威严在她母亲的面前便一落千丈,仿佛受了委屈而无法申辩,敢怒不敢言似的。新月要念英语系的事,梁君璧坚决不同意。韩子奇对她是苦苦哀求,几乎要向她下跪了!可是梁君璧却满不在乎,似乎觉得丈夫对她跪一跪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她就是想羞辱韩子奇,用冷嘲热讽对她进行精神折磨,让其深陷在伦理道德、失业衰败和孤独寂寞的三重深渊之中,来满足她报复韩子奇对她的背叛的变态心理。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如果说梁君璧对新月有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痛恨,因为她是妹妹和丈夫背叛她的活生生的证明。那么天星呢?天星可是她的心头肉!然而,天星的所谓的“美满生活”又是谁造成的呢?这段婚姻始终就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梁君璧从第一次正式打量陈淑彦,就把她当成了“准媳妇”。她不动声色的和陈淑彦套近乎,帮其找工作,尽量让陈淑彦在韩家有在自家的感觉。知道儿子有了心上人后虽然心里异常气愤,但她表面上却对儿子表现的十分宽容大度,还让儿子领容桂芳来家玩,还把时间定在了年初二。让儿子以为母亲是真的喜欢他的女朋友。眼看年初二就要到了,梁君璧却以买整羊招待他女朋友为借口把儿子支出去了,又把姑妈打发出去买菜了。全家只剩下她一个人了,这样她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得实施她的计划了。终于容桂芳来了,梁君璧为了拆散这对有情人,就对她谎称儿子去上海同一个“表妹”订婚去了,她如愿以偿的把容桂芳气走了。等儿子回来又在儿子面前隐瞒容桂芳来过的事实,还假模假样地给儿子分析是容桂芳攀上什么高枝了,后又打着关心女儿的幌子,实则是利用单纯善良的新月去给她当说客。梁君璧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把儿子说成是负心汉,这不仅侮辱了儿子的人格,还让家里的一切人都成为她手中的棋子,这样终于把儿子纳入了自己的既定轨道。可见她是一个多么阴险狠毒的人啊!梁君璧的这种性格在对待亲妹妹的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韩子奇和梁冰玉带着新月历尽千辛从海外归来,梁君璧分明对他们身边的“多余的小东西”本能的反感,却强迫自己露出笑容,欢迎新月到“大姨”家;新月呼叫“爸爸”,她的脸色马上晴转阴,嘴唇直哆嗦。随即借口找“喷火口”,竭尽冷嘲热讽之事,把“养汉”、“抓坟头底下亡人的脸”等污言秽语一股脑儿泼到梁冰玉头上,侮辱其人格。这些都还不算,更甚的是她竟然狠心剥夺一个孩子叫亲生爸爸的权利,还要对外封锁一切消息,再把妹妹找个人家嫁了,终于一巴掌打散了几十年的姐妹亲情,又一次成功的把丈夫也纳入了她的既定轨道。此时她已经在生活的磨难中变成一个阴鸷的女人。二梁君璧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作品通过塑造梁君璧这样一个宗教化和世俗化结合的典型人物,透过她展示出病态环境中人们饱经磨难的人生,引起读者对人生对历史对民族前途的思索。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 (一)透过梁君璧批判极端的宗教主义 伊斯兰不承认除它之外的任何宗教。《古兰经》明文宣称:“万物非主,惟有安拉!”回回民族是中国众多民族当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从她诞生以来,不仅虔诚的保持着自己的信仰,而且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血统的纯净。因为她的人数太少了,所以她希望子子孙孙永远是回回,不要忘了祖先,不要旁生枝节,离开了自己的根。万不得已也只有娶过来随了他们,绝没有嫁出去的。这种民族传统意识,具有强大的民间基础,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在支撑。这个势力就是以伊斯兰教为理论基础,以虔诚的穆斯林为核心的宗教势力。而梁君璧就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她是伊斯兰教最忠实的捍卫者。她的一切行动都以教规为准则。为此不惜以女儿的生命为代价,拆散了女儿与楚老师,只因为他们隔着教门。正是这种极端的宗教信仰,深入人心的教规约束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种种与这个华夏族的风俗观念相矛盾的生活观念,最终导致了许许多多像新月一样的爱情悲剧。作者十分珍视自己本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伦理和伊斯兰教的文化特色和个性。不希望它们也绝不会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吞没。但她同时也清醒的看到了极端宗教主义的弊端。《穆斯林的葬礼》实质上写出了回民族诞生以来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震颤与嬗变。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文化的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这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梁君璧一生都恪守教规,甚至不顾女儿性命,拆散了她与楚老师。从表面上看这两种信仰是激烈冲突的,是不可逾越的。然后韩子奇临终前时“我……不是回回”这颤抖的嘶哑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历史的战歌。⑦这对梁君璧为维护教规所做的一切冷酷无情的事情来说都无疑是最大的讽刺。韩家后代的身上原来流着的竟是两个民族的血液。事实上“回回”和“卡斐尔”的结合是任何宗教信仰,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惟有把自身放在世界性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下,宏观地把握民族自身的走向,才能求得民族真正的发展和强盛。应该强调指出,梁君璧的思想到了最后有了进步,韩子奇临终前向她忏悔他是一个假回回,这本是教规所不能容许的,而梁君璧这个忠实的捍卫者却选择宽恕了他。梁君璧的这种宽容,正是她开始解除宗教禁锢的表现,也是开启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融合的敲门砖。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二)透过梁君璧看到传统思想与时代的落差 世界历史进入近现代,多元文化撞击和融合势不可阻。自我封闭、坚守凝固的传统文化,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决难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要想保持并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吸纳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化。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是各族人民在多元文化撞击和融合下文化心理结构不断改进,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完善,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转型期。   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渲染回族文化的独特;另一方面又在许多根本之处流露出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否定。特别表现在对梁君璧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她不回避梁君璧身上所带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中的劣性因素。正是这些劣性因素制造了韩天星的婚姻悲剧。固守落后于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模式,势必会将他人和自己推向扭曲变形的困境。她热切的呼唤民族同胞抛弃传统文化中落后因素,吸纳现代因素,尽快使文化心理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结构性转变。  作者借梁冰玉这个接受现代教育的知识女性之口,指出所有像梁君璧一样被封建思想腐蚀的传统女性的可悲之处:“在中国,要做个女人,只能做这样的女人:愚昧、麻木、自贱、自辱、持家的奴仆、生育的工具、男人的附庸,哪里还谈得上什么爱的权利?它不承认爱,只承认婚姻——形式的、畸形的婚姻!更可怜的是男人这样看女人,女人也这样看女人!”⑧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而形成的典型女性形象之一是贤妻良母型。女性首先顺应社会性别制度,把自己置放于从属地位的生存环境下,女性意识被弱化,被剥夺了社会权利、地位,只能按照社会所规定、设计的模式去塑造自己,她们忠实地体现着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但是从属地位和价值体现的见解注定其命运是自己无法掌握的,也注定了其角色的忍辱负重。一旦身份发生变化,成为母亲后,作为被社会驯化了的一个工具,为了补偿自己在漫长岁月里忍辱负重的委屈,就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必须用后天的道德威严,强化自己的权威,这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来被桎梏而使得人性扭曲了的女性形象,也是千百年来女性共同的命运。而梁君璧正是被封建思想所残害的典型的家庭妇女。她重男轻女、反对女子进学堂、门第观念严重。霍达正是以她的悲剧命运为参照反观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封闭保守,借此展现出一个国家悠久的传统文化在不可逆转的现代性道路上必然经受的阵痛与牺牲。并以此烛照出人性的复杂,心灵的丰富和人生的诸多困惑。在无可言辩的传统文化土壤难以撼动的信仰天空中,闪现出人的心灵高贵。呼唤着民族的新生。放弃千百年来沉淀的一切陋习,而将对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对真情的渴望注入大脑里,那么这片土地就不会永远陈旧痛苦下去。  一代一代人的悲剧,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民族的希望,在于不断的追求之中,子孙后代终究会明白:“人应当怎样的活着”!⑨   作家霍达借《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心灵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迁及时代脉搏的跳动。这无论对回民族历史沉思或对现实的审视都具有极其严峻的意义,为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和谐共生、去除封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做出了巨大贡献。注释:①李锦丽.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爱情悲剧[J].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报,2009,9:25②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09③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74④秦敬.试析《穆斯林的葬礼》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4:105⑤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4⑥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76⑦宋佳东.评霍达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2:18⑧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301⑨阳姣丽.略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意蕴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30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参考文献[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李锦丽.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爱情悲剧[J].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报,2009,9:25–26.[3]王晓云.《穆斯林的葬礼》的悲与奇[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174–175.[4]阳姣丽.略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意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114–115.[5]王俊忠.现代与传统的二难抉择——评《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2:46–47.[6]张拴刚.简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J].安徽文学,2008,15:49–50.[7]秦敬.试析《穆斯林的葬礼》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4:105–106.[8]刘玉凤.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65–66.[9]宋佳东.评霍达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2:32–36.[10]张承志.《心灵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11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人物形象致谢本文是在董慧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提纲的写作,再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董老师始终都给予了我最细心和最耐心的指导。我也是一个师范生,毕业后也即将走上教师的岗位,从董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受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将终生受用。在这里我要借此机会向董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佩。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与文学院现当代的其他老师和同学、朋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虽然她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却在开题时给了我不少的宝贵意见。在此,也向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助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