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

ID:22339310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_第1页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_第2页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_第3页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_第4页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探究摘要:元后期诗人兼画家王冕的梅花诗创作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其梅花诗创作的成因问题,历来鲜有论述。本文运用文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对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得出其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于诗人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源自诗人心理驱力的触发。  关键词:王冕梅花诗创作动机心理因素    元末诗人兼画家王冕,现存诗集《竹斋集》中共存诗719首,其中咏物诗133首,而咏物诗中的涉梅诗则有110首。可见梅花诗是其咏物诗歌的创作主流。  20世纪学界对王冕的梅花诗就特别关注,研究多以传统

2、理论解读,大致不出三个方面:(1)从梅花诗或梅花题画诗发展的历史角度来探讨王冕的梅花诗。(2)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探讨王冕的梅花题画诗及其梅花诗与绘画的关系。(3)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探讨王冕梅花诗的寓意及风格问题。若以文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关照王冕梅花诗的创作,探讨王冕为何选择“梅”作为咏物诗的主要表现对象并进行大量创作,则颇能对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进行深层的解读。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作家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文学心理学认为,人们创造文学作品,从酝酿、触发、构思到执笔写作和修改、完稿,期间有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①王冕创作了大量以梅为题材的

3、诗歌,而驱使诗人进行这些诗歌创作的动因则来自于其强烈而且复杂的创作动机。当今文学理论界普遍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创作动机的实现(即产品完成)固然要依赖材料的储备和艺术发现的获得,但实际上创作动机却常常是暗中支配和决定作家搜集材料的范围及其艺术发现方向的潜在操作力量。有什么样的创作动机,实际上也就暗示了作家某一具体作品——或其一生的文学活动——在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②所以,探究王冕梅花诗创作的心理成因必须考虑其创作动机的心理发生。在笔者看来,王冕梅花诗歌创作动机形成的心理因素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创作主体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诗人内在心理驱

4、力的触发。  一、王冕梅花诗创作心理定势析解  创作动机的产生,离不开主体因素的决定作用,而在所有的主体心理因素中,经常起作用的是心理定势效应。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某种定势作用的基础上发生的。作家对生活的感知,一般是在定势作用下的选择。一个作家常常会对别人认为很值得一写的事情无动于衷,而在旁人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却可能激发出他强烈的创作动机来。③在王冕的诗集中,涉梅诗多达110首,而其他题材的咏物诗则比较少,像咏竹诗有16首,咏兰诗有3首,咏松诗歌有3首,咏菊诗仅有1首。可见,王冕在咏物诗表现对象的选择上很明显是受到心理定势作用影响的,而这种

5、心理定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诗人的文化结构与其思想认识限定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王冕的文化结构是表现其梅花诗创作心理定势的重要方面  作家的心理定势往往通过他的文化结构表现出来,这种文化结构是作家经过教育和文化陶冶而形成的。作家的文化结构对其在创作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作家的创作动机反映都只能从他的文化结构中诱导出来,只有纳入作家文化结构中的事实才会激发出作家的创作动机。④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总是带着特定文化的特质,作家的文化结构,不完全由其个人决定,从更高层次来看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所以,在同一文化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作

6、家们的文化结构或多或少都打上了这一文化系统的烙印,他们各自文化结构中的事实也会因此呈现出许多相似性。试想,如果梅未曾被纳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系统中,没有成为在这一文化体系陶冶下文人文化结构中的普遍事实,那么,梅也就难以激发出历代文人们的创作动机,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就不会出现大量的咏梅文学作品。  梅迎寒映雪,先春而开,高格逸韵,报春而不争春,历来为人所欣赏。梅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对象,在历代文人的不断认识与发掘过程中,逐渐超越其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被纳入到我国的文化系统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梅文化。而这种梅文化广泛影

7、响着在这一文化系统中文人的创作,并且在文人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梅由普通植物到文化象征,历经了漫长的过程。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记载,先秦时期“梅之名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南》之诗,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至楚之骚人,饮芳而食菲,……尽掇天下之香草嘉禾,……盖远取江篱而近舍梅,岂偶遗之欤,抑或梅之未遭欤”。《诗经》中《召南·摽梅》、《秦风·终南有梅》等篇,虽涉及梅,但多只言片语,且梅并非主体,此时人们更重视梅树果实的实用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梅独特的花色、花味、花姿美有所认识,至魏

8、晋时期“南北诸子……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一日一花闻天下”。到唐宋时期,“及唐之李杜,本朝之苏黄,崛起千载之下,而躏籍千载之上,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而梅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