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ID:22331657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_第1页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_第2页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_第3页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_第4页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隐外显条件下效价、唤醒度与手部运动经验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1章文献综述1.1具身情绪第一代认知科学认为,心理操作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身体只是抽象符号下达命令的一个输出设备。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理论并不这么认为。对于具身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的观点和看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概念,但大部分学者都赞同:“心智和认知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身的心智”。即“心智植根于人的身体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也就是说身体本身的生理器官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身体的活动方式,运动积累的经验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力。例如,生活中我们对温度的感知后会用“冷”和

2、“热”来表达,通过隐喻映射来表达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是“冷淡”的与“热情”的。根据具身的思想,有学者提出了情绪的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生理学结构、身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体验、身体对外界的感知决定了我们怎样去加工情绪[1]。范琪、叶浩生认为情绪和身体是一种双向的关系。一方面,对他人自己情绪的感知、识别和表达等加工过程都是依赖身体变化的,对这些情绪的加工会引起以前的相关身体变化和心理加工过程。另一方面,控制和干预那些与情绪表达相关的肌体部位、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经验等也会对情绪的表达和感知产生影响[8]。当我们高兴时会有微笑的表情,当我们做出微笑表情时我们的体验也会更

3、加积极。总之就是情绪加工与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亲自体验到一种情绪,识别情绪信息,表达情绪感受,回忆情绪事件在心理加工过程和躯体变化上会有很大部分的重合[9]。对于身体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学术探索,也有丰硕的实证研究成果。………1.2具身情绪的理论目前虽然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都有自己对具身思想的解释,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身体与情绪之间关系的理论有神经生物学理论、空间隐喻理论、躯体特异性理论等。具身理论的生物学基础是镜像神经元,有学者称它为认知心理学的DNA。镜像神经元最早是Rizzolatti,Fad

4、iga,Gallese和Fogassi在研究称猴动作时的。秘猴在自己做动作和观察他人做动作时,都会激活前运动皮层区_。随后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布罗卡区、顶下小叶、额下回、颖上沟以及与情绪相关的脑岛、前扣带回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具有镜像系统的功能。它的作用机制是首先观察动作然后相应的脑区以及行为表征被激活,就像自己亲自实施了观察到的动作行为,从而对他人行为甚至情绪意图等功能产生理解。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很好地解释了情绪观察和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Lesley等人发现,当通过观察面部的表情来判断别人是否疼痛时,会相应地激活自己感觉疼痛时所激活的脑区以和镜像系统[14];观察厌恶表情和自己本

5、身感到厌恶时激活的脑区是一致的,都激活了左侧前脑岛和右侧前扣带回[15]。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角度解释情绪的具身性就是具身模仿理论。该理论认为当我们感知到所呈现的情绪信息时,我们会无意识地激活自身关于这些刺激的感觉运动系统或者内部表征,然后根据这些身体状态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16]。通过具身模仿,我们根据自己去理解他人,明白他人产生这样行为和情绪原因和意图。具身模仿理论能体现具身的动态性,很好地解释了面部肌肉活动、身体姿势等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但是没有突破身体本身的局限性。………..第2章问题提出2.1问题提出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习惯和映射的含义表明

6、会更加偏爱右侧,右侧更加积极和尊贵,而左侧更加消极和卑微。但左利手的研究结果与这种语言空间映射不一致。为了解释这种差异,研究者从具身的角度提出了躯体特异性假设,该假设认为有不同身体特点的人会不同地思考,身体流畅性的经验会使人们把积极效价与利手相关联,对位于利手侧的物体有更加积极的评价。以右利手个体为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习惯于用右手,右手更加灵活与快速,做事情会更容易,带来积极的体验,左手则相反。利手与积极情绪的关联,非利手与消极情绪的关联巳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从对刺激喜好的判断和评价,手势分析,情绪事件的记忆,左右利手反应时数据分析以及ERP研究等都证实了这一关联的存在。通过对以往

7、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研究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词汇(情绪词与非词、行为动词等)、卡通动物(如喜欢的动物是斑马,讨厌的动物是熊猫)、比较抽象的外星人和情绪姿态图片等,较少有研究者使用情绪面孔。情绪面孔是我们日常生活随时随地都能观察到的,通过面孔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别,可以观察表情来了解情绪状态等。那么对情绪面孔进行判断时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关联呢?实验设计和实验任务的差异都会影响左右手和情绪之间的关联。之前的研究发现,这种左右手和情绪之间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是脆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