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31532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绪论1.1研究缘起与意义笔者于2013年9月3日开始了在南京某五年制高职为时半年的实习之旅。记得第一次去给学生上课时,学生们很好奇我的身份,当我告诉他们我来自哪所学校的时候,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你有什么想不开的,要来我们学校实习?”我当时震惊了一下,问他们:“这有什么问题吗?”那些学生说:“老师,你们学校那么好,我们学校这么破,你来这太亏了!”就是这段对话,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那堂课,笔者并没有讲文化知识,而是跟那些学生聊了聊他们的学校。这些五年制高职生对学校的描述让笔者大跌眼镜。为什么这些高职生对自己的学校会持
2、这种态度?这是什么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学校应该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在笔者脑海里盘旋,促成了这个研究主题的产生。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寻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会感到寂寞、孤独等精神层面的缺失。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成绩差、逃学等行为问题是因为学生在学校缺乏归属感所致(Goodenoann)等学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逐步下降的,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学校的承诺是显著相关的,强烈的
3、学校归属感与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同伴支持和父母支持有关。………2研究方法、过程2.1研究方法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的研究着多数使用古德诺(GoodenobershipScale简称PSSM)测量学校归属感,但这份问卷是主要针对中小学生设计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份问卷并不一定适合对我国现在的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进行测量。也有研究者自己编制测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卷,但对学校归属感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有些混淆,所以采用这样的测量问卷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全面、深入地描述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
4、的现状和特点,并归纳总结出影响五年制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所以木研究选择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并不是相互对立,它们各有优势,是相辅相成的。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而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2.2研究过程本研究利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科研一体化基地南京某高职校进行,此校始建于1956年,2002年由江苏省地
5、质矿产厅划归江苏省教育厅管辖,2003年由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髙等职业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是南京地区唯一一所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公办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共有麒麟门和百家湖两个校区,面向江苏和安徽两省各市(区)招取五年制高职生,共有在校生6027人。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钟山风景区,拥有占地面积300亩,校舍近10万平方米,在校大专生(高职生)6000余名,有教职员工300余名。学校设有地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科学系和管理科学系五大系部共10个专业。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主要采取目的抽样和“滚雪球”的方式。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认识本研究的研究
6、对象的:笔者于2013年3月至6月在该校做过代课老师,教的是建筑工程系高职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他们的介绍,认识了他们系三年级的学生和四年级其他班的学生。笔者于2013年9月正式来到该校实习,教的是建筑工程系高职三年级的学生,然后,通过这个班学生的介绍,认识了其他系、其他年级的学生。笔者于2013年11月给该校新生班级的“心理气象员”做过团体辅导,认识了高职一年级的学生,还通过其他同事的介绍认识了部分研究对象。最后,笔者确定了25名同学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第3章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描述.........153.1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153
7、.2不同程度的五年制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173.2.1学校归属感程度较强的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173.2.2学校归属感程度较弱的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20第4章南京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224.1入学原因.........224.2学校因素.........244.3个体因素.........304.4社交因素.........324.5家庭对待学校的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