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ID:22321191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_第1页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_第2页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_第3页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_第4页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鹰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2、第1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成为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和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起草的

3、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即国办发[2005]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件)。50号文件的出台,必将对扭转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下滑势头,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地努力,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增加到2004年的8.4亿亩,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灌区以占全国45%的

4、耕地,生产出了全国70%的粮食、90%以上的经济作物,提供了80%的商品粮,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方面预测,为保证实现国内粮食基本自给,到201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恢复达到5亿吨以上,到2030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6亿吨左右。考虑到我国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还要绝对减少,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只能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来解决。提高单产水平主要靠两条:一是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推广良种良法来解决;二是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来实现稳产高产。无论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还是加强农田

5、水利建设,都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必须付出长期不懈地努力,而不可间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生产能力,还可以为科技进步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根据水利部门的规划,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2030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要进一步增加到9.6亿亩,同时还要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由此可见,今后15~20年,我国仍将处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高峰期。与我国今后农田水利繁重建设任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下滑更为明显。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增幅很小。特

6、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呈大幅度减少趋势,直接对农田水利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据水利部统计,全国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工从20世纪90年代最高年份1998/1999年度的102亿个工日,减少到2004/2005年度的31亿个工日,下降了近70%。据水利部统计,至2005年12月底,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7%,但农民投劳16.2亿工日,同比减少2.7亿工日,减幅达14%,完成土石方39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2%。投资与投劳增减相抵,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总投入仍减少5亿元。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促进

7、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50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是,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始终遵循“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民主决策、群众自愿,规划先行、注重实效,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

8、累结合起来,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坚持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新机制的核心是政府支持、民办公助。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服务于农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是新阶段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是适应农田水利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