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2104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读《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有感读完马博士这本风靡美国的著作,对我冲击很大有两点:原来名著是这样写成的,感叹于她另类的写作手法;原来美国老师这么笨,相比之下中国老师这么聪明,不可同日而语啊。摘录:本文是选取了四道数学题:退位减法、多位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封闭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每一道题就是一个研究专题。先设计课堂情境,再请美、中教师就此内容阐述教法和解法。厉害的是马博士能将这些习以为常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反应了其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最后通过对比谈谈两国教师的知识差别。感悟:其中我很费解的两个词:过程性理解和概念性理解。借1与退1的区别:
2、位值退1是过程性,退1相关的原理是概念性。收获较大的是看完后更好地对知识络、知识包的理解。如书上114页,三幅对比图,就是由原来完全分离的几个知识点,再变成四个手牵手的图,有隐性联系数学基本态度,有显性的练习基本原理。反应了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包括宽度、深度、关联度和完整度。除了图式的讲解,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我们掌握知识就得像熟练的出租车司机理解城市,有多条路,脑海里有个错综复杂的地图。第一章:重组数字做减法的区别:例子:美国老师觉得7+2+3=9=12对的,连中国学生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美国教师的方法:拿1个10来换成10个一,拿是重组
3、,变是转换。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于是就向它的邻居借1。这句话中有很多数学语病。小数也可减大数,邻居暗示了十位与个位是两个独立的数而不是一个数的两个部分。借数暗示计算中的数值可以任意改变,可以借值。中国教师方法:退一与进一相对应。通过十进制、位值来解释。还介绍了重组的多种途径。如53-26:53分成40和13;53分成40、10和3或者26分成20、3和3等等。特别强调知识包。做53-26时,他们已经有了20以内减法做基础,而且必需学得非常扎实。他们说,减法中的重组思想,把高位上退一到低位上的值,是通过学习三个水平的问题而形成的。
4、20以内、100以内,再更大的被减数。在教一个知识点时应该把知识看做一个包,而且要知道当前的知识在知识包中的作用。你还要知道你所教的这个知识受到哪些概念或过程的支持,所以你的教学要依赖于、强化并详细描述这些概念的学习。对比:美国老师青睐借位,而中国教师解释这个算法是退一。第二章:多位数的乘法:处理学生的错误错题:123三次乘积都与个位对齐。6456154927381845美国老师认为错因: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位值,,只从表面上看成4乘3。不会进行移位,没有记住公认的规则。美国教师自己也不清楚的是:积492实际上是4920。认为零是人为的。只
5、是为了占位。策略:过程性的:描述规则:个位上的5,就从个位开始;十位上的4就向左移位,将乘积放在十位上的4下面。;然后移到百位。以此类推。使用带横线的纸:将纸竖起来,一列里面写一个数。从而保证能正确地排列这些中间乘积。用占位符:在空格处放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头大象。只需要服从老师有趣的、武断的命令就行。解释基本原理:123就是100加20加3,5个123,40个123,600个123.将该问题拆成三个小问题:123分别乘以5、40、600积为615、4920和73800再相加。中国教师认为:解释错误:分配律:123645=123(600
6、+40+5)改成详细竖式,再擦去0成阶梯型的竖式。10和10的幂的乘法,10和100位值制:论证123乘以4个10是492个10,解释为什么492应该与10位相对齐。一个数的大小不仅仅依靠它所含有的数字,而且还和这些数字放置的数位有关。知识包:位值、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基本原理、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的乘法、10的乘法、10的倍数和幂,以及交换律。重点是两位数的乘法。(图P44略)策略:解释和示范:492个十,2应该写在哪里?738个百,8应该写在哪里?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检查,分析和讨论;通过问问题进行引导;诊断性练习。对比:美国教师遵循对
7、齐乘数的法则,中国教师用位值和位值制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中间乘积在乘法中不像加法中的对齐方式那样对齐。第四章:探索新知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当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增加时,它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加。判断并证明。美国教师:查书。因为不理解公式的运算推导,所以要找人告诉他反例,查阅书本并且找出反例。要求更多的实例、数学方法。面对学生观点的反应:简单接受9%,没有用数学方式研究78%,用数学方式研究13%。教师负责地评价学生观点的正确性,和学生一起研究她的观点的正确性。中国教师:70%能正确解决。推翻这个命题:理解的第一层水平。识别可能性:理解的第二层水
8、平。澄清条件:理解的第三层水平。解释条件:理解的第四层水平。对比:美国教师倾向于关注周长增加,面积也增加的观点正误。而中国教师探讨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3名(13%)美国教师独立做了研究,只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