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ID:22301958

大小:47.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第1页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第2页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第3页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第4页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赵泓(通讯作者)周宵(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在医学模式由当前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研究中医心理学意义深远。木文概述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关键词】中医心理学内经传统文化七情疗法【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18-02中医心理学是在医事保健活动中,以经典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情志心理

2、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并用于指导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1]随着牛.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由竞争压力所带来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对医学心理学的依赖越来越大,然而由于丙方医疗心理学源于丙方文化,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发掘木土的医学心理学。而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学与现代心理学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2]因此研究中医心理学对于中国人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远古至两周远古人民主要靠巫医为人治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语下》)[3]“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

3、己。”(《内经•移精变气论》)即通过“祝由”的安慰、祝福,使病人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4]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暗示疗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医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萌芽时期。[5](二)春秋至丙汉此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黄帝内经》上。她是世界上较早运用“心理学”进行诊疗的一部著作。[6]据统计,《黄帝内经》的182个篇章中,论及医学心理学者占67.7%,[7]涉及气质性格的分类、疾病和心理的关系、诊断与心理的关系以及心理治疗,她丰富了中医心理学的内容,这个吋期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形成时期。[5](三)东汉三国东汉末

4、年,作为中医发展的新高峰,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条文398条,以心理因素作为病因或主证之一冇40条;涉及到冇关心理现象的有88条。[8】同时期的神医华佗也善用心理疗法,史载曾用“怒胜思”治愈一太守。(四)两晋至隋唐这个吋期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纵深发展期。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论及的心神症状达四五十种。[9】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针对“道林养性”提出了十二少,十二多,涉及到心理卫生的各个方面。[10](五)五代至金元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了七情致病说。李杲认为情志不和,内伤脾胃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在治疗上重视情志因素的

5、作用。张子和提出以情胜情的疗法,所著《儒门事亲》记载了许多心理治疗的医案。朱丹溪提出六郁之说,认为七情六欲之伤会激起脏腑之火。这是中医心理学思想大发展的吋期。[8](六)明清明代张景岳明确提出七情致病及治疗方法,并在《类经•会通类》中专设“情志病”一节。清代陈士铎著《石室秘录》,提出了许多心理治疗方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堪称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9]还有些名家如龚延贤、傅青主、万全、王纶、徐迪、叶天士等。明清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七)近现代1980年中医心理学的概念被

6、第一次提出后[11]。1982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了中医心理学研究组。1984年,福建和江苏省分别召开了中医心理学专题讨论会。1985年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召开。1992年,中国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6年6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出版图书如王米渠《中医心理学》,聂世茂《黄帝内经心理学概要》,张子生《历代中医心理疗法验案类编》等。此吋确立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这一学科。二、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古代哲学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就是把事物看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7、。在中医里,不仅把人体的脏腑等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系统,更把疾病的诊治与地理环境、气候、四吋变化和体质、性格、社会处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可以看到,中医就是一个“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今天,这个模式被重新提起,可见先人思想之深邃。2、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表示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消长的系,认为这种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心理学也继承了这种思想,如“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等(《黄帝内经》)。(二)儒

8、家文化1、仁爱思想“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的仁爱之心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医的仁爱之心体现在治病救人。治病、救人和济世都是“仁术”。“上医医国,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