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ID:22301178

大小:3.2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1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3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4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枣庄三中东校周波【课标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单元备课】1.单元地位: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因此经济史的

2、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后来自然经济又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根源。2.单元核心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和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中国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的严重阻碍

3、。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3.单元核心内容:农业主导下的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点。4.基本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等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成为农业文明经济的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

4、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古代的商业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因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且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5.单元知识的内部关系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三者的关系: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所必需的生产工具,但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

5、的商品,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市场,而商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又反过来调整、刺激、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6.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6)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7.难点突破: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8.进度安排:

6、6课时9.多元史观解读中国古代经济发展:(1)文明史观: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近代化史观: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国落后于世界大潮。【本课分析】本课作为经济史的第一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对以后章节也起到引领和奠基的作用。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农业的起源、农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发展和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一、知识能力:了解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

7、发展、水利系统额完善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二、过程方法: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特点和特征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概况,并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勤劳、奋发的历史,体会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重点:农业的起源、农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发展难点:自耕农经济形成的原因、特点及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何为“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何时形成的?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可以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