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ID:14772591

大小:3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_第1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_第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装订线姓名:   学号:预估时间:15分钟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以某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这种生肖文化反映了()A.农业文明B.草原文明C.海洋文明D.儒家文明2.观察右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B.两汉时期C.三国两晋D.隋唐时期3.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

2、种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5.“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3、,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1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有什么特点?(3分)二、拓展探究(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三、课前预习预习课本第7—10页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内容,填写下边预习提纲1、在时期,遭到破坏,出现。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实际上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井田制分为、。“”实际上为贵族占有,“”为村社成员的份田,只

4、有,没有。2、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随着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先后进行了,一律按收税,在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如最早发生在齐国的,鲁国的,这些改革实际上使。战国时期,秦通过,从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1、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形态是。2、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而在中国古代,地主和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直接提供者,所以当这种现象严重时不仅容易引起,还严重影响。因此统治者常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就曾颁布,隋代

5、至唐初均沿袭其基本精神。到,“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励。到明清时期,随着,通过土地买卖广占土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地主将土地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的形式别称为,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这种土地经营方式最早在产生,到汉代时比较普遍,而随着宋代日益激烈,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的重要经营方式。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4、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相对减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抗租减租,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组电土地的权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四、纠错反思计时栏:分钟书写等级综合评价及等级   批阅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