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98463
大小:70.6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对策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书馆,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文章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流通服务工作的新特点,分析了流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图书馆;流通工作;网络环境;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一6921(XX)21—0107—03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学术性机构,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图书馆流通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对外窗口,是图书馆和读者联系的桥梁。在新
2、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流通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了新的变化,如何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流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育人的水平,以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网络环境下流通工作呈现的新特点1.1流通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从以前的单纯由馆员“等待服务”向读者“自我服务”方向发展。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的自我服务系统,找到读者指南并在其指引下利用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的
3、请求帮助系统随时获取有关利用图书馆的疑难问题解答。例如,读者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本书的借还手续。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联机书目检索系统,可以在校内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书刊的馆藏情况及其他详细的信息,以便快速地借阅。另外,读者也可以在网络中查询到自己的借还书信息,如借书时间、借书数量、应归还的时间,借阅历史等等,大大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书刊的利用1.2工作方式一方面,随着流通部门的读者服务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自动操作的转变,不仅使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
4、动中解放出来,他们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深层次的工作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服务方式的变化,对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低水平的借借还还,而是要快速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新的工作方式,馆员在快速办理借还手续、在接待读者和巡视书库过程中,还要解答读者咨询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除了要具有系统的图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具备信息管理、数据库生产与服务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1]。1.3管理模式在现代信息环境
5、下,高校图书馆已经普遍采取了计算机Zi-Zt-管理,计算机管理极大地简化了图书借阅操作,使得流通部的读者服务各工作流程更加合理、简捷。现在采用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实行了计『机管理系统可通过参数控制借阅数量及期限,还可以查询书流通的详尽信息。与此同时,系统还具有续借、挂失、证件管理、工作量统计等功能。精确的统计为图书馆量化管理提供了条件,而且可以据此分析不同读者的阅读倾向、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建设。实践表明,计算机管理使图书馆流通管理更加准确、快捷和方便。1.4服务
6、理念与服务方式网络环境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重大变革,网络环境下的流通工作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更多地考虑怎么能更好地、更主动地为读者服务,更关注读者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体现人性化,围绕读者的要求展开各项服务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馆可以在网上建立读者数据库,组织数字资源及时传递各种数字信息,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将个性化信息传送给读者之后,读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处理方法,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由的组织和操作[2]。个性化服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借阅流通服务呈现的最显著特征,也
7、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之一。2网络环境下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2.1实际借还图书与机中记录不符由于条形码的老化、破损和扫描器的识别错误,都会使计算机读错条形码,因此可能造成读进计算机的信息数据与实际借还图书不符。2.2错借错还错借错还的现象在图书流通过程中经常出现。第一个读者借完以后,第二个读者借书时馆员漏扫借书证,将后一个读者的书借到了前一个读者的证上;还书时,由于馆员未核对计算机显示的信息,因而对计算机误读条形码造成的错还现象没能及时发现。2.3遗忘处理在工作中,有些馆员一时疏忽,将重叠在一起的
8、两本图书当成一本,只扫描了上面一本,漏还了下面一本,造成漏借漏还,漏借的书因未消磁而会在门口发出警报,让学生拿到借书处重新充磁;而被漏还的书,会使这本书因被遗忘处理而可能产生大量超期,影响该书的流通率。2.4藏书占书为了加快图书周转,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对各层次的读者(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同时占用的文献总量有一定的限制。有些读者入馆后对很多书爱不释手,但“苦于”借书总量的限制而不能全部“借为己有”,便将其藏匿在书库的隐蔽处,当其他读者用计算机检索查寻时显示该书在馆,但在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