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

ID:2229647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_第1页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_第2页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_第3页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_第4页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价值【】相对于孔子仁礼观而言,老子的哲学观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美学思想的源头。本文主要从哲学、美学、文学价值这三个层面,结合《道德经》,对老子的思想加以阐释和分析,凸显老子思想在我国哲学史和学术史中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哲学观;文学价值    一、从哲学层面分析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在他的《道德经》中得以表现。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谓“无、有”、“天地根”、“

2、万物之宗”等这些都突出了老子的宇宙观,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源头。  那么宇宙是如何生成的呢?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本体是“无”,“道生一”,就是“无”生“有”,“一”应该是“有”。“有”并非生成具体的事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是道在恍惚混沌状态,已变而尚未成具体事物之际的名称。道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经过“有”这个阶段,然后才能生出宇宙万物。对于这一点,目前学界中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道生一,指道生无,二,指的是“有”和“无”,三指的是“有”生出的天

3、、地、人,最后由天、地、人生出世间万物。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道生一,这里的“一”指的是“气”,一生二,这里的二,指的是:阴、阳。二生三,这里的三指的是由阴阳二气柔和而形成的天、地、人。  除了上述的宇宙观之外,老子在其书中海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法。老子认为:  道创生宇宙万物,衣养宇宙万物,这种创生衣养,完全顺乎自然,绝无一丝一毫的自私或勉强。至于万物生立与否,全在于它们能否自展道性。对于宇宙万物来说,便是必须法道、从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道生养的,所以不能离开大道而违背自然。大道生养万物,万物法道、从道,

4、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第一,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态所构成。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宇宙万物固然相反对立,但也相辅相成。第二,宇宙万物无一不是相反对立的,因而老子特别重视负面的、反面的价值。他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中道理,亦复如是。第三,相反相成、反向运动,固然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这个法则(规律)的极致,还在于循环反复。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宇宙万物由道所

5、创生,最后还要返回它们的本原—道。正因为大道周流不息,循环往复,回用不已,才能成就绵延不尽的生命,才能成为万物依循的常规。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引擎。说到中国哲学的源头,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孔子的《论语》等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孔子思想是中国哲学的起点。然而通过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哲学源头应该归于老子的思想。  首先,从历史顺序看,老子要早于孔子。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传说中的老子就是老聃,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问题。可以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关于这一说法,郭沫若、詹剑峰等人在《青铜时代》、《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这两本书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证。其次,从理论本身来看,老子《道德

6、经》中着重讲的是宇宙观和方法论。孔子的《论语》更偏重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最后,孔子的《论语》是以“仁礼”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而老子《道德经》却建立了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伟大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从某种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而老子哲学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种哲学。  二、美学层面看老子的思想  对于老子思想的了解,除了哲学观之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相关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其核心范畴不是美。而在老子美学思想中,其核心也不是美,而是“道”、“气”、“象”这三个范畴。老子说:“道之为物,

7、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见“道”、“气”、“象”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这里,我们不能机械的将这三个范畴归为老子的美学观。之所以将其归为美学范畴,主要是从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来看的。如:魏晋南北朝时候宗炳讲的“澄怀味象”“澄怀观道”,“澄怀味象”是一种审美观,而“味象”的本质在于“观道”。随后又出现了“取之象外”,至唐代提出了“境”,对“象”进一步突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