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90994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8
《试论京剧发展过程中宗教因素消弭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京剧发展过程中宗教因素消弭的原因作为融合了多种地方戏曲的综合剧种,京剧的前身剧种中包含了许多宗教因素。但在京剧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宗教因素逐渐淡化乃至消失了。本文从京剧形成时期的宗教政策、京剧观众对宗教的态度、城乡观众的审美差异,以及宗教因素不纯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京剧发展过程中宗教因素消失的原因,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理清。一、戏剧与宗教的关系戏剧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述:一是戏剧起源于宗教。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王国维认为,戏剧出自原始宗教以歌舞娱神的巫觋{1};戏剧理论家周育德认为:“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戏剧
2、起源于酒神颂歌,公元前二世纪的古印度梵剧起源于吠陀圣典祭仪乐舞。”而“‘戏剧’在日语中称为‘芝居’,其意义是在寺院草地上表演的祭神仪式舞蹈。”{2}牛津大学龙彼得教授则说得更为清楚:“在中国如同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仪式在任何时候,包括现代,都可能发展为戏剧。”{3}二是起源于宗教的戏剧必然要表现宗教的内容。戏剧最大的特点是“代入感”,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现场表演故事来完成叙事,这种表演方式脱胎于宗教仪式。首先是宗教仪式中以巫觋为代表的仪式执事者。在完成宗教仪式的过程中,这些仪式的执事者需要穿特定服装,戴鸟兽面具,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相信,此时的他已经不是本
3、真的他,而是可以沟通神灵的另外一个人物,这个过程就是“扮演”,因此巫觋也就具有了“演员”的属性。其次是参与宗教仪式的部落成员。在宗教仪式中,部落成员不仅是宗教仪式的观看者,而且相信并认可仪式的执事者“扮演另外一个人”的属性,虽然部落成员还不是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观众,但是已经具有了“观众”的性质。第三是完成宗教仪式的场地。无论是宗教仪式的执事者还是部落成员,一旦进入这一场地,就会有一种自觉意义上的“代入感”和庄重感,一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的现场感。最后是宗教仪式中的祈祷内容。宗教仪式的执事者之所以要“扮演”,目的在于与神灵的沟通,这种沟通就构成了叙说的过
4、程,也就构成了简单的故事。正如王国维解释道:“盖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而视为神之冯依,故谓之曰灵……盖后世戏曲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4}戏剧既然起源于宗教,势必会表现相应的宗教内容,这不仅仅因为戏剧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在于和诗歌、小说等案头文学相比,戏剧“由演员扮演角色并当众表演故事”的这一独特形式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表现深奥艰涩的宗教真理,更能获得最广泛的受众。正如黑格尔所说:“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觉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5}显然,戏剧这一活的图像是最生动的,以任何文字形式阐述佛教“轮回”的教义,
5、都不如一出《目连救母》来得形象。而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以展示宗教教义为主题的宗教剧目。中国最早的戏剧是出自于佛教《佛说盂兰盆经》的、具有“戏祖”之称的“目连戏”;到了宋元时期,宗教高度发展,出现了大量宗教剧目,根据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和隋树森编选的《元曲选外编》,可视为宗教剧目的大约有43种,如李寿卿的《月明和尚度柳翠》、吴昌龄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郑廷玉的《布袋和尚忍字记》、马致远的《西华山陈抟高卧》、王日华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贾仲明的《铁拐李度金童玉女》,以及无名氏的《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等,其中
6、佛教类剧目7部,道教类剧目20部,其他为民间宗教剧目。明中叶以后,宗教与封建道德进一步合流,宗教意识在戏剧中的反映更是相当普遍,在明末藏书家毛晋编选的《六十种曲》中,那些广为传唱的传奇剧作如《红拂记》《还魂记》《南柯记》《玉镜台记》《金莲记》等等,大多具有宗教情节,即便原本没有宗教因素的剧目,剧作家们也试图用宗教精神来改变它的原貌,比如明代黄粹吾的《续西厢升仙记》,硬是让迦叶尊者点化张君瑞、崔莺莺和红娘悟道,一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作品变成了“情缘尽处,立地成佛”的宗教宣传品。二、京剧的前身剧种所涉及的宗教剧目京剧的前身是清代初期流行于江南地区,以
7、演唱吹腔、高腔、二黄为主的徽剧,因徽剧班流动性强,所以合流了不少的昆腔戏。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京参加为乾隆八十祝寿的演出,获得成功,随后徽班陆续进京。《梦华琐簿》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厘,时称‘三庆徽’,是徽班鼻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合称“四大徽班”。进京后的徽班与当时北京剧坛的汉剧、秦腔、弋阳高腔、乱弹合流,经过六十年左右的融合,衍变为京剧{6}。从京剧的发展看,它不是地方剧种,而是融合了多剧种的“大杂烩”,而它所融合的剧种中,曾存留着为数不少的宗教剧目,比如昆曲。因为昆曲高
8、雅庄重,适合演出宗教故事,所以是被宗教借用最多的剧种,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民国初期,历史三百余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