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

ID:22288040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_第1页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_第2页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_第3页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_第4页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陶渊明诗中解构其心路历程摘要:徘徊回归;固守穷节是陶渊明诗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能折射出陶渊明独特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陶渊明;诗;心路历程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其自然朴素的田园诗风影响了后代许多文人,虽然其一生都是在痛苦和矛盾中渡过的,但是其人生道路是独特的。从他以徘徊回归和固守穷节为主题的诗中我们能体味到陶渊明独特的心路历程.  一、徘徊回归的主题  陶渊明由仕途到隐居经历了一个心里徘徊过程,在《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忘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途。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

2、。高莽渺无界,夏木独森疏。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这首诗作于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陶渊明正在荆州刺史桓玄手下为僚左。当时他正奉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后返回,船行至归林为风所阻,有感而赋。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当望见旧居所在地庐山时只有空自叹息,这句诗把渴望重返田园却又难脱尘X羁绊的苦闷心情作了真切的描绘。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本性恬静的人,但毕竟也像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一样,因为怀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才有返归田园与难脱尘X羁绊的矛盾,那么是什么让他下决心摆脱束缚,诀别仕宦生涯呢?我们看到,在《庚子岁五月中从

3、都还阻风于归林(其二)》中: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陶渊明在诗中自叹行役之苦。“巽坎难与期”“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则暗示官场风波难以预测,事实上陶渊明的仕途生涯正是处于晋末政治最动荡时期,政治黑暗,营垒分明,谁胜谁负难以预料,稍有不慎就会召祸,而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归去来兮辞》说“质性自然”。《形影神序》说“神辨自然以释之”。“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个重要归处,陶渊明说:“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感士不

4、遇赋》)又说:“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祭文》)人既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就应避免世俗的牵扰。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正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X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对农家的恬静和平的生活情趣作了生动地描绘。家中无尘俗杂事相扰,格外清闲安静,最后两句是长时间羁迷于官场中,又得以回到大自然怀抱,诗人那由衷的喜悦欣慰之情,可谓

5、溢于言表。“樊笼”与“自然”的对比又是多么鲜明!“返回自然”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是罗X和樊笼,束缚着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自然而然,才能得到自由。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他看不惯仕途中的种种虚伪、欺诈行径,不愿违背本性同流合污以换取高官厚禄;过惯了田园生活的他也难以习惯官场的约束和行役的奔波。正如他所说“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足”“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经过几番尝试,他决定放弃仕途,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另一条寄托之路,“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正是在他“崇尚自然”这种思想指引下,他找到另一条生存之路即隐居躬耕。公元401年,陶

6、渊明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表明了弃官归园的心志与企盼。  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躬耕,使自己的心灵摆脱了官场束缚,返回了自然的怀抱。  二、固守穷节  躬耕生活虽然使摆脱官场束缚、心灵得到了解脱,但实际却是非常艰苦的,我们可以从他以下的诗句中了解到:  “……带月荷锄归。道犹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其三)  又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称乃疲,庶无异患干……。”(《

7、癸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躬耕生活,这其中还要饱受山中的雾露寒气,就这样全年劳作,收获才聊聊可观。如果遇到灾年,他的生活是:  “常恐霜霰至,零落成草莽。”(《归园田居》其二)  “焱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殓不盈廛。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年逢家贫,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有会而作》并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