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

ID:22285122

大小:47.0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_第1页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_第2页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_第3页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_第4页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内容摘要: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通过田园山水展现了对世俗官场的厌恶和对利禄权势的淡泊。除此之外,陶诗还表达出了一种“乐”的情怀,陶渊明诗歌中的“乐”显然受到儒家的“乐”文化的影响,但也对儒家的“乐”有所突破。关键词:陶诗儒家“乐”1.“坚守信念”以自乐《论语?雍也》中孔子称赞颜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里都谈到了“乐”,儒家所追求的“乐”,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坚守高节而带来的精神之乐,这种“乐

2、”并不仅仅是物欲满足所带来的一时之乐,而是一种永恒的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内容摘要: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通过田园山水展现了对世俗官场的厌恶和对利禄权势的淡泊。除此之外,陶诗还表达出了一种“乐”的情怀,陶渊明诗歌中的“乐”显然受到儒家的“乐”文化的影响,但也对儒家的“乐”有所突破。关键词:陶诗儒家“乐”1.“坚守信念”以自乐《论语?雍也》中孔子称赞颜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里都谈到了“乐”,儒家所追求的“乐”,是

3、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坚守高节而带来的精神之乐,这种“乐”并不仅仅是物欲满足所带来的一时之乐,而是一种永恒的“乐正如颜回那样,即使在外界环境极度糟糕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不改其乐”,可见儒家所追求的“乐”是一种坚守信念、安贫乐道的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孔子及其弟子生活在战乱频繁、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这一点与陶渊明所处的晋宋之交时期相似。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他曾做过桓玄、刘裕的幕僚,也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有补于世。但无奈的是,现实官场的黑暗与腐败让陶渊明的理想一次次成为泡影,因此陶渊明任职不久便主动辞官。最后一次踏入官场担任彭泽县令,是在迫于生计的压力以及亲友的劝说下做出的选

4、择,但现实的黑暗与残酷让他更清醒地认识了当时的社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与官场彻底决裂、回归田园的决心,于是在担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后,渊明毅然辞官,自此陶渊明再从未踏入官场。但与官场决裂意味着他要独自面对“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的艰难困窘,渊明因此而对自己的选择表现出悔恨和动摇了吗?显然没有。在作于辞官第二年的《归园田居》中,辛劳困苦的田园躬耕生活给陶渊明带来的不是悔恨而是惬意,带来的是一种“乐”,尽管躬耕生活劳苦,但渊明却感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渊明的“愿”就是自己坚守儒家信念,于乱世中洁身自好。而也只有在山水田园间,陶渊明才实现了自己的“愿”,所以陶渊明找到了“乐”,这种“乐”是坚

5、守自己理想信念所带来的满足安心之“乐”,孔子的弟子颜回的“乐”也在于此。陶渊明可以选择官场,完全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官场,虽不一定能做到高官,但即使是小官,也可解决生计问题,绝不至于后来最穷困时的乞食地步,但陶渊明却依然选择退出官场,《饮酒》其九中陶渊明自述己志: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槛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面对田父的劝说,陶渊明表达自己固守高节、不违初衷的决心。支撑他做出这样选择的力量与勇气何来?从儒家那里也能找到答案。《论语?述而》,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是亦不可以已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孔子认为富贵来的不合乎“义”,则富贵如浮云不可取,只要坚守住信念,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是自在逍遥充满“乐”的。孟子也认为不合乎“礼”、“义”而获取富贵就是失掉本心。陶渊明也多次对守节固穷之士表达过赞赏之情,其《咏贫士》七首就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情怀,也对古代贤士荣启期、原宪、黔娄

7、、袁安等的安贫乐道、守节固穷的行为加以赞赏。《咏荆轲》一篇则歌颂了义士荆轲,朱熹认为陶渊明《咏荆轲》一篇“露出本相”。《咏贫士》其四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可见,陶渊明将名利看得很淡,追求的则是儒家的“道”,而在自身所处的黑暗乱世,坚守住“道”,就是最大的“乐”,所以说陶渊明的“乐”在于他能拒斥外在利益之引诱,逍遥任性,随顺自然。1.“融入自然”以自乐儒家所追求的“乐”,也表现为一种将自身融入自然而获得的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