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80003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历史有效教学论文-->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①从本次课程改革试验情况来看,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于友西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2、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要求,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历史课堂如同老师的独角戏,缺少师生交流,课堂上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倾听知识,重复大量的习题训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与历史课结合起来。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意义有:第一,有利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
3、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主导作用,合作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素养。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整堂课下来,将学生思维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思维范围之内,教师只能按照课前的备课情况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历史学习采用多类型、多视角、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和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
4、多的选择空间。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只需给出合作探究的题目,对于课堂讨论情况是不能提前预测的,考验了教师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考验。..........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公元1世纪,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学生从相互教学中获益,出现“合作学习”的思想萌芽。到了近代,教育家开展了关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和研究。从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皮亚杰,都重视教育活动,主张在实践中学生与教师自主协调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正式兴起于美国,实践
5、研究不断发展,理念在世界各地传播,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机构。切块拼接法、合作学习等形式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同时也不断涌现出研究合作的教育机构。1979年,在美国成立的国际教育合作研究会,是目前唯一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非盈利学术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早在2000多年前的《礼记.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进行交流才可增长知识。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实施了“小先生制”,倡导学生之间相互
6、传授,成为合作学习的雏形。合作学习正式走入我国学校及课堂是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作家雷先科娃等著、朱佩荣先生翻译的《合作的教育学》最早介绍了国外合作学习理论,正式将合作学习引入中国。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合作学习为主体的文章和书籍逐渐出现。..........第二章合作学习概述合作学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研究,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研究,由于受到国家与地区之间差异性的影响,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一、合作学习的概念沙伦著,王坦、高艳译的《
7、合作学习论》,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提升课堂教学相关方法的一类总称。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同学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约翰逊和霍勒别克(Johnson,Holubec)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8、②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师将学生随机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③合作学习中心的创建者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群体动力理论也被称为“场”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创立,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理论与支柱的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群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