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69288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 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其实行“营改增”波及到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推行的难度也比较大。2012年初我国在上海设置第一个“营改增”的试点之后,我国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先后都纷纷实行了税制改革,建筑企业在今年也将实施这一改革。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营改增”并不仅仅体现出税种的变化,同时还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营改增”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发生的重复征税等问题,对于企业税负减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营改增”同样也使得建筑企业的
2、税务风险加剧,这对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分析 (一)进项 成本费用方面,建筑施工企业推行“营改增”之后,企业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缴纳增值税,实行环环相扣、层层抵扣的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人工、材料、机械等价税的分离,然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并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增值税价值链,所以在项目支出、成本费用中,关键的内容就是如何获得增值税发票,使其能够有效避免重复交税的现象。具体如下:①机械使用费。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期间,建筑企业应当购置大量的工具器材和仪表,这些设备的存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企
3、业的实力。然而随着“营改增”的实行,建筑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管理方面,依据相关规定可以计提折旧,并且将其计算到成本之中。[1]对于最新购置进入企业之中的资产,其能够作为进项税,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就能够促使建筑企业更新并完善自身的设备与技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果要想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就需要不断扩大自身的设备规模,如机械、仪表等,同时还应当采用新购和租赁等方式多元化进行发展。一旦选择租赁的方式,则应当在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对租赁公司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严格要求和明确规定。[2]②项目措施费。建筑企业在项目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当
4、付出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宿舍费用、办公用品和项目水电费等。这些项目费用涉及范围较广,并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多样、复杂。[3]与此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增值税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因而要想取得已发生费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不容易。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发生的费用,需要及时找到纳税人,在达成合作协议的情况下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销项 在应税收入方面,当前建筑企业征收增值税之后,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与要求,认定其计税基础主要包含了为业主提供应税劳务所收取的价格费用及全部款项。简单来说,也就指的是建筑施
5、工企业收取的任何形式的费用。建筑企业分包施工的主要特征为:有关单位在收到纳税人建筑工程的分包之后,其本身的应税销售额就包含了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而向分包单位支付的工程结算收入,则应当由分包企业开具专用的增值税发票,并且还应当在当期之内进行抵扣处理。 (三)尽可能签订有关包料包工的建筑合同 建筑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签订一些关于包料包工的建筑合同,这一项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减低建筑企业的税负,还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4]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在相关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其能够签订一些包料
6、包工的合同,则能够使得建筑企业在提供建筑材料时,获得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营改增”政策实行之后,其能够和建筑施工企业在材料或者劳务提供的过程中缴纳的增值税进行抵扣,从而降低总体建筑成本。[5] (四)尽可能和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达成合作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设立所需建筑材料的子公司,要想进一步减低税负,更好地进行纳税筹划,那么就可以尽可能和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这样一来,就能够和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立原材料子公司获得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和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原材料企业或专业的劳务公司达成
7、了分包合作协议或分工合作协议,就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从而降低原本应缴纳的税款。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分析 (一)使得建筑企业税负增加 通常来说,建筑企业在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会使企业的税负减少,“营改增”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结构性减税。要想真正实现这一个目标,并不是要实现全面减税。销项税额的转移能力和取得进项税额的税负水平,对“营改增”的税负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如果从这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在推行了税制改革措施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必然会面临着税务方面的风险,难以完全缓解自身的税负压力。[6]如果单从建筑企
8、业转移销项税额方面来分析,其转移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主要就是来自建筑施工行业中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方面的差异往往并不明显,但是一些建筑业主的地位较高,不会主动向上转移税负压力。因此,在推行建筑企业税制改革之后,企业所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