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建持续有效的学习性课堂氛围 建设生态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建持续有效的学习性课堂氛围建设生态课堂教学----生态教学论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和体会到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决定性作用。人类是现行生物中进化最高等的生物,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同样取决于环境的作用。其中,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是靠课堂环境来影响。现代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过程。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就需要我们建设生态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注重创建持续有效的学习性课堂氛围,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要想、要说、要做,敢想、
2、敢说、敢做,有想、有说、有做,会想、会说、会做,乐想、乐说、乐做,在思考、讨论、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生态教学论文枪手的持续性,从而实现有效学习。那么,如何创建持续有效的学习性课堂氛围呢?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两年,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思考,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感悟,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1师生课堂教学再定位现代教学的本质告诉我们:教学是“教”依存于“学”,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学,有学生的学才有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存在于学生的学,不能完成学生学习的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两个让位一个转变”。1.1课堂教学的“主人”让位于学生现代社会发展更需要具有积极主动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首先铸就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主人翁精神,养成遇事积极主动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尝试、锻炼、养成这种主人意识,教师要从课堂主宰的位置退下来,由课堂教学权威的主导者,重新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服务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把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推向课堂的最鲜亮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其中很多内容都来自学生的生
4、活实际,学生是很有发言权和发言欲望的,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组织学习,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这些横向发散性的内容,只要教师肯放手,适当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有换位思考意识,在规定的课程目标范围内,“教”要为学生的“学”而创设,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要想、要说、要做的课堂氛围。1.2课堂教学的时空让位于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大多执行的是“不讲不放心,不演示不安心”的
5、方针。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乃至“一言堂”“满堂灌”,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则非常平淡,甚至淡若清水,很难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知识构建、技能养成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思考。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将需要做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课堂时间安排各组代表交流演示、汇总评判,教师仅起组织、释疑、服务等作用。总之,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讨论、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更大的
6、舞台或时空。1.3知识权威转变为人格魅力的朋友千年的传统教育以及人类对真理、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奠定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对教师从来就是“敬畏”,我们也已习惯“敬爱的老师”这样的称谓。可这种“敬畏”的课堂氛围往往让我们看到:下课时,学生像冲出牢笼般涌出教室;考完试,学生们“胜利大逃亡”;毕业了,校园、教室里到处是撕碎的课本、作业本。所以,教师需要改变这种让人敬畏的“权威”形象,而应变为对学生充满人格魅力影响的朋友:蹲下来跟学生说话,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探讨,在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实践探索,尊重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关注来自学生自身的问题,处处
7、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等等。创建“家”一样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环境中,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够使其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尽情地做。2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学习、生活2.1在课堂学习内容安排上,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趣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交谈、活动等,了解大多数乃至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除了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外,更要善于利用好来自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更多地探讨、研究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
8、问题,让每个学生尽量寻找到自己意愿和兴趣所在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思考。在安排课时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当前的情趣状态,结合当前的物质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统筹兼顾,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尽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