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

ID:22258850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_第1页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_第2页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_第3页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_第4页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1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摘要:21世纪的大学生富有新的时代特征,时代也赋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宄新的内涵,因此研宄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就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涵义和内容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以供广大从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各位同仁参考。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综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有效地进行,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下面我们分析整理21世纪以来近年我国学者对当代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宄成果,吸收可借鉴之处,发现其不足,以供同仁参考。一、政治社会化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宄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宄方法综观21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定性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涵义、内容、特点、影响因素、途径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定性研究是必要的,能够加深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全面了解,也为定量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但仅有定性研宄是不够的。可是从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定量研宄不多,基

3、本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内容集中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上,如华正学通过对浙江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归纳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1],张光等所做的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网络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2]印证了一些学者从理论上的推论结果。可见,定量研宄能够弥补定性研究的一些缺憾,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实证研究在当前的研究中并不多见,这使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政治社

4、会化研究内容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研宄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涵义研究,学界众说纷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等方面采用已确立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使自己达到内化并和社会保持统一,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容的研宄,很少学者涉及,其中孙爱军的分析较有代表性,他将政治社会化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心理层面(政治情感、价值取向、政治态

5、度、政治理想);参与层面(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3]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李艳萍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式的系统性教育;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条件的群体凝聚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立体多样性[4]。向发意等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分为三点:系统性,组织性,时代性[5]。而张雪梅进一步细分为:系统性,时代性,教育性,可塑性[6]。可见学者们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研宄方向把握大致一致,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固有的特性。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张雪梅认为社会

6、转型是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学者们大多认为在诸多因素中,互联网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认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张光通过调查发现,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随上网频率不同而不同。黄晓晔则从戈夫曼角色表演前台、后台理论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7]。此外,姚宏建,刘莉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播媒介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8]。而闵绪国则认为

7、学校存在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因素[9]。赵青则从正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10]。胡伟却认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只有充分发挥传媒的优势,加强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才能加快其政治社会化进程[11]。1.政治社会化途径与对策研究学界基本上认同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途径。孙景福从学校大环境出发,认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12]孙爱军认为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归

8、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宋建新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进一步深化:确立合理的政治社会化目标,构建高校政治观教育新模式,改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方法,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13]。实际上,学者们基本上还是从学校这条途径来进行分析的。但其他的途径也很重要,应加大力度进行研究。闵绪国着重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阐述了如下对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校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