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58720
大小:8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16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孙瑜(安庆市血防所专科医院安徽安庆246003)【摘要】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型血吸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诊断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例诊断为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行内科治疗,8例治愈,3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慢性多见,主要采用毗喹酮治疗。【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治疗毗喹酮血吸虫病的防治己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近年来血吸虫病在疫区乂有抬头的趋势。血吸虫通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若成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发生于门静脉系统以外,称为异位
2、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异位损害中以脑部损害较为常见,称为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schistosomiasis,CSM)。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并不少见,各家报道约占血吸虫病发生率的2%—4%[1-3],由于以脑部为突岀表现,故易造成误诊,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一2009年收治的16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它们诊断和治疗方法,归纳总结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这16例患者中有15名生活在流行区,从事渔业或因生活长期、频繁接触疫水
3、,1例患者为非疫区居民,因工作关系曾大量、频繁接触疫水。16例患者中男性11名,女性5名,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2岁。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症状呈间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偏瘫1例;偏身感觉异常4例;癫痫样发作7例,部分发作5例,强制发作2例;昏迷2例;言语障碍3例;双眼复视1例。1.3免疫学检查16例病例全部有血吸虫病诊断依据,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对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学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为阳性的奋2例;采用间接血凝法对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学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的有
4、12例。1.4病理活检有4例患者行幵颅术并行病理活检,均示:脑血吸虫卵。1.5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CT检查的9例,病灶分别为;右侧顶叶软化灶1例;左侧顶叶占位2例;石侧额叶占位2例;两侧颞叶、顶叶结节占位2例;多发性占位2例。MRI检查的7例,病灶分别为;右侧颞叶占位1例;右侧额叶、顶叶及枕叶异常信号1例;左侧颞叶及顶叶异常信号3例;两侧颞叶及右侧额叶占位1例;两侧颞叶及顶叶1例。1.6疗效评价标准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病灶完全消失即为治愈:症状消失,无影像学复查结果或病灶缩小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好转,
5、影像学复查病灶缩小为好转。2治疗过程本组病例有1例因合并肝癌转院治疗,1例诊断“脑型血吸虫病治疗后遗症”未进行病原治疗,其余病例在经过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脱水、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毗喹酮(120或180mg/kg六日疗法)1〜2个疗程的抗病原治疗。治疗过程中5例中枢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突发加重,其余11例无反应。经用鲁米那钠、苯妥因钠、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抗癫痫、降颅压治疗,所旮病例均安全足量完成毗喹酮疗程。诱发的脑部症状最长5天消失,最短当天消失,平均2.5天。7名患者在病原治疗结束后复查头部CT
6、或MRI,病灶缩小或完全消失。3随访本组病例有3例在2010年入我院复治后临床治愈,1例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入我院复治后好转,其余8例治愈,4例行开颅术的患者冇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遗留症状,在随访中奋不同程度发作,但发作程度较治疗前大为减轻。4讨论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在南方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脑型血吸虫病是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之一,好发于疫区青壮年,一般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例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来自疫区或者曾经到过疫区,都是高度怀疑本病的重要线索。本组病例冇15例生活在疫区,1例曾经
7、多次到过疫区。脑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异位沉积于脑组织所致,可见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膜及脉络膜丛。脑型血吸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由于虫卵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慢性期大量虫卵沉积和异物反应,形成虫卵性肉芽肿,虫卵栓塞血管形成脉管炎可引起脑卒中[4】。其中慢性脑型血吸虫病多在感染数月至数年后发病,临床表现可分为癫痫型、脑瘤型、脑卒中型和脊髓压迫症型。按《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5】脑型血吸虫病诊断参考标准可分为可疑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本组病例中有15名是慢性型(
8、其中病程最长的为13年),1名为急性型(急性初发病例)。其中有3名患者怀疑或拟诊“脑瘤或转移瘤”。头颅MRI在脑血吸虫病的诊断上奋重要的价值,苏特征性的表现: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以枕叶、颞叶、额顶叶多见,增强扫描可见小斑点状,大小不等结节样强化(直径<3mm),数0不定,大部分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