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51363
大小:60.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皇帝的新装》教学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皇帝的新装》教学感悟去年秋冬之季,我校响应教育局课堂改革举措,率先从初一年级全面展开。学校印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听报告,听评示范课……然而,要让已接受了将近十年(包括幼儿园)传统模式课堂教学的学生在短时期内发生转变多少有些困难,最主要的是要使一个已从事20年传统模式课堂教学的老师在瞬间转换角色谈何容易。于是乎上网查资料、观看教学实录、钻研课改学习材料、听评示范课、调查走访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就该学习最后一单元的课文了。迫于形式,我就试着从《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我为学生确定
2、了如下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作品,认识皇帝的思想性格2.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结合学习目标,我又设计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包括“知识链接”、“字词积累”、“自主学习”、“合作探宄”、“达标训练”、“总结提升”等六个板块。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安徒生简历,作品背景以及童话这种文学体裁,还应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宄”所提问题深入阅读课文。课堂上,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徒生著名童话故事中的插图为学生创设如
3、梦如幻而又富有动感的情境导入本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要求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当然,朗读之前应明确叙述者的语段,各角色的语段,使学生以最快的时间进入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还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读完课文后,师生稍作点评。接着要求学生就“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上讲台板演关键词。学生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尽量工工整整地书写。有写“自作聪明”.“执迷不悟”.“装腔作势”的,有写“昏庸无能”、“穷奢极欲”“虚伪狡猾”的,还有写“自欺欺人”“丑态百出”、“卑鄙无耻”的。学生写了半黑板词语,将皇帝的思想性
4、格剖析得入骨三分。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大开眼界,一些学生独到的一语中的认识着实让我吃惊,尤其是个别平时不善发言,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表现更让我震惊。原来给学会僧展示的机会,学生就有表达自己的理解的愿望。课堂上真正地实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认识了皇帝的思想性格后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习作者行文构思。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请学生自主学习:1、故事问绕着“新装”依次写了哪些情节?用简练的语句概括。2、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比一比谁概括得准确。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立即投入学习。交流反馈时学生争
5、着抢着发言,而且回答得有理有据,最后达成共识:故事围绕着“新装”写皇帝爱新装,骗子织新装,群臣看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演绎了“骗子行骗,皇帝受骗,群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的一幕丑剧、闹剧,更是一幕不堪一击的骗局,通过这一环节地学习,学生明白了应围绕“文眼”选材、构思,使故事情节特别集中,使读者过目不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我又设计了四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探究童话主旨:1.人们为什么都不说真话?各有什么顾虑?2.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国家?3.文中反复强调
6、骗子骗取生丝和金子有什何作用?4.童话结局小孩揭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时间有选择地展开讨论学习,并推选出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三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认识到人们不说真话是心存顾虑,各有私心。皇帝害怕丢皇位,丢皇权;群臣害怕丢官职,失掉荣华富贵;百姓害怕丢面子,招来杀生之祸,所以形成了一个谎言充塞、以讹传讹、欺骗成风的病态社会腐朽国家。作者反复写骗子骗取生丝和金子的目的意在讽刺以皇帝文首的统治集团互相欺骗,他们肆意愚弄百姓比骗子骗取生丝和金子更可恨、更可憎,皇帝
7、才是真正的大骗子,统治集团就是最大的诈骗团伙。童话结局让小孩揭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社会仍不失希望,寄望于未受世风污浊的孩子身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从内容、写法等方面谈感悟进行总结提升。学生说的最多的还是本文的语言。学生认为这个故事看来荒唐,但又非常可信,得力于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曲折的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弘扬无价的童心,他们还认为课文刻画不同的人物时采用的方法灵活多变。写骗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写他们如何用花言巧语行骗,写皇帝和群臣则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尤其是看织布,看新衣时的心理描
8、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生。为了准确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将人物的心理进行对比,表现他们的昏庸、愚蠢、卑鄙和虚伪。这一环节又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学生发言时不时引起争论,掀起了一点点波澜。再说说板书,板书的设计从展示学习目标开始,贯穿课堂始终,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写法等方面浓缩于一体。既有学生的参与,又有教师的点化,是课堂形成的知识体系,也是师生理解、智慧的结晶。课后,我反复思考课堂教学。现就“多”与“少”作如下小结:1.教师应多钻少讲。课前用更多的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